- [新闻]-->山东同大:坚持行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
- [新闻]-->山东同大:坚持行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
- [新闻]-->山东同大镍网有限公司
- [产品]-->FA506棉纺细纱机
- [产品]-->FB501型毛纺细纱机
- [产品]-->FA502环锭细纱机
产品推荐
产品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 邮 箱:tongda@sdtongda.com
- 地 址:山东省昌邑市新兴街29号
- 电 话:0536-7199838
- 传 真:0536-7211792
- 网 址:http://www.sdtongda.com/
山东同大集团—机遇牢握手中
发布时间:2004-09-22
五十年前,以机械制造业起家的山东同大集团,如今涉足的却都是国内外纺织行业发展势头正旺的产业,并且投入一个成功一个。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靠什么取胜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孙俊成的回答是这样的
山东同大集团主攻纺织业,但经营范围又很难界定。这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用自己的实践诠释着事业发展多元化的理念。以生产纺织机械起家的同大集团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集科工贸为一体,以纺机、无纺布、印花镍网、海岛新材料为主导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公司总资产已经达到4.5亿元。公司下属的纺织机械公司是中国纺机行业50强企业;镍网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镍网加工中心;无纺布公司是国内无纺布生产的重点企业;海岛新材料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海岛超真皮革生产基地。
1985年,同大集团开始涉足细纱机领域,并很快获得了生产许可证。
有人说同大事业发展成功,靠的是运气,是机遇。然而,机遇稍纵即逝,只有具备充分技术实力,并且牢牢把握住机遇,才能化机遇为成功。同大集团以其自身发展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
同大是我国第一批有细纱机生产许可证的5家企业之一,也是我国纺机行业细纱机标准起草单位之一;后来国内拥有细纱机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扩大到29家,到1997年压锭调整开始后,又缩减到4家,同大仍名列其中。在那时,拥有许可证就拥有了“特权”;拥有许可证也就拥有了市场。同大凭什么拥有了“特权”?总经理孙俊成说,同大凭的是响当当的技术实力、设备优势和产品质量,才在那样特殊的时期获得了享受“特权”的机会。
1997年之后,同大并没有因为拥有“特权”而止步不前,他们不断开发棉纺行业升级改造所需要的环锭纺、集聚纺等各类设备。与此同时,他们还自行研制生产毛纺细纱机、亚麻细纱机、烧毛机、浆丝机、揉皮机等,目前企业年生产各类纺织机械2000台。
追溯同大集团多元化发展的历史,不妨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
1985年,在纺机产品产销两旺的时候,同大就抓住了另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他们斥资3000万元从德国进口一条针刺无纺布生产线,进军无纺布领域。当时,无纺布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同大看准了无纺布巨大的市场前景,及时把握了这个时机。他们的产品包括地板革基布、仿皮革基布、防水卷材基布,复合编织布、服装衬等,涉及土工建筑、装饰、服装等多个领域,其中复合编织无纺布获国家级新产品奖。
进军无纺布业领域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同大继续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的决心,1995年,他们又从德国引进一条针刺无纺布生产线。目前,同大年产各种无纺布1000万米,产值达3亿元,成为我国无纺布行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1986年,就在同大进军无纺布后不久,又一个机会出现在所有纺织企业面前。
业内人士都知道,印花镍网是印染设备上的关键器材。当时,我国印染设备关键器材的生产能力很弱,为了加快这一项目的国产化进程、提高产品档次,原国家纺织工业部在“八五”期间从国外引进印花镍网项目。山东同大与上海纺器厂、常州纺机厂成为了这个项目的承担者。该项目技术先进、产品利润高;同样,投资大、风险也大。能争取到这个项目,需要机会;敢于承担这个项目,需要勇气和实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同大目前已拥有印花镍网生产线20条,形成了年产各种规格印花镍网20万支的生产能力,成为亚洲最大、国际上仅次于荷兰STORK公司的世界第二大制网中心,5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3项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生产的印花镍网被中国贸促会列为向欧盟推荐产品,畅销欧美、拉美及东南亚、西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效益。
同大不仅把握了机会,而且把机会运用到了极致。
1997年,就在同大集团享有细纱机生产许可证“特权”、印花镍网产品畅销国内外、无纺布产业方兴未艾的时候,总经理孙俊成敏锐地看到了无纺布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新机会,那就是用目前国际上倡导的一种新纤维———海岛纤维生产无纺布,制成的面料可广泛用于服装、制鞋、制球、沙发、箱包、装饰等行业。于是,山东同大又一次抓住机遇,领先一步发展海岛纤维。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研制海岛纤维的过程中,同大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靠企业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资金也是一大难题,一条海岛纤维生产线就需要投资8000万元。同大没有被困难压倒,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2年完成了海岛新材料的研制工作。经鉴定,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这一领域只有日本能够生产的垄断局面。目前,企业拥有四条海岛纤维生产线,三条与之配套的海岛纤维无纺布生产线;年产海岛超细纤维5000吨,海岛纤维面料800万平方米;产品以出口韩国为主,今年以来,在广东、上海、福建等地也刮起了一阵巨大的“海岛”风,一时间同大的海岛面料供不应求。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人感觉机会越来越少了。但孙俊成和同大集团却始终认为,机会对企业来说是公平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机会是相对有准备者而言的。
在新的国际竞争中,孙俊成和同大集团有备而来。机会,自然不会少。
中国纺织报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