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佛瑞德阿伯纳斯和大卫维尔文
明年初,全球纺织服装配额将寿终正寝,美国担心来自中国的服装及纺织品将淹没美国的零售市场,这种担心导致美国纺织业的领导人和国会议员们组成一场大合唱,现在,甚至布什政府的官员也在呼吁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采取限制措施。
虽然配额结束将改变全球的竞争结构,但美国的反应却不正确。美国的纺织服装工业并没有走入绝境。国会的贸易立法将决定它们的命运,贸易法可以为美国制造商创造新的竞争基础。
全球配额结束之后,未来的服装及纺织工业的常规道理很简单:来自低成本国家的出口商品,尤其是中国,将充斥美国,从实际上彻底清除美国的服装及纺织企业。但是通过十年的研究,我们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长期以来,在与邻国企业和与他们的贸易交往中,有两个很少被公认的因素联系着美国服装和纺织工业的命运。
首先,美国进口的大量服装的生产国在地理位置上距离美国很近,不是中国,也不是其他低工资的亚洲国家。去年,美国进口的中国服装略低于80亿美元,而从墨西哥、中南美以及加勒比海国家进口的服装超过160亿美元。当中国和其他国家所受的配额限制不等的时候,配额并没有将全部差别表示出来。
由于交货时间短,美国的进口主要来自于周边国家。当前统治零售业的沃尔玛模式要求服装供应商按周来更新产品。这一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因此,距离美国市场较近的某些服装产品就具备了供货优势,服装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制成并交货。这可以给出某种解释,即为什么在世界其他地方劳动力很便宜的情况下,美国服装工业依然存在。成本仍然是一种动力,但近源优势将在后配额时代愈显重要,因为零售商提高了门槛,要求供应商反应更快、更灵活。
其次,虽然还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配额就将结束,但国家之间名目繁多的服装及纺织品关税还会长期存在。关税继续加大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的成本,例如中国。大多来自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国家的服装产品以零关税进入美国,如果国会批准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CAFTA),大多来自中美洲国家的进口产品也可以享受零关税。由于零售商对微弱的成本变化也很敏感,因此,批准CAFTA将为那些签订区域贸易协议的国家提供免关税优势,例如墨西哥和加拿大。
影响国内制造商命运的两个因素具有意义深远的原因是,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国家(以及潜在的中美洲生产国)生产服装所用的纺织面料来自美国。2003年美国纺织品对墨西哥出口相当于美国从墨西哥进口价值的30%以上。与此相反的是,2003年美国纺织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还不到从中国进口服装价值的0.8%。从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国家进口服装有利于美国纺织品生产和就业率。
通过技术投资,那些为当地和国内服装商提供纺织面料的生产商得以生存下来,技术投资使他们获得某些世界最高的生产力。此外,许多生产商一直在开发知名品牌,创造特色产品,如Polartec。随着配额的结束,这些企业的生存将依赖于他们的强项,利用自己的强项去对付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同样,即便占有关税优势,墨西哥、中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国家的服装产业也要通过提高对美国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信息反馈,来保持他们的市场份额。
今年早些时候签订的中美洲自由贸易协议(CAFTA),正等待国会的辩论,它们意味着周边国家与美国存在着近源优势。在辩论中美洲自由贸易协议的时候,国会应该同时将适当的劳工及环境安全因素一并提出来辩论。但必须保证,协议及相关贸易政策要减少半球的贸易流动障碍,这些障碍不仅来自关税,还来自行政管理及物流问题,否则CAFTA的宗旨将被破坏。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国会将错失增强美国制造业及工人们现存竞争优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