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根据在“2005年后纺织服装前景”国际会议上的情况和会后进行的跟踪研究思考,我们认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自我约束,从被动式应对向主动式发展转变;在国际市场上重新塑造形象;尽快实现从纺织品出口大国向纺织品出口强国转变;在7个方面采取有效战略措施:
1、制定中国纺织服装中长期产业政策,引导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 2、通过征收关税等措施来限制低价竞销行为和出口快速增长; 3、用关税收入设立“纺织服装出口发展基金”,资助鼓励大型纺织服装集团研发,使纺织服装行为紧跟世界市场的流行趋势; 4、在纺织服装行业大张旗鼓宣传并进行劳动法执法大检查,重塑中国纺织服装形象; 5、引导企业兼并,打造大型纺织服装集团; 6、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打造中国世界级的纺织服装集团; 7、积极参与新一轮谈判,为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结构调整创造较好的国际环境。
2002年5月初,在布鲁塞尔举行的“2005年后纺织服装前景”国际会议(下面简称“国际纺织大会”)上,美国代表抛出的“中国威胁论”和采取贸易保护手段限制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主张得到了不少与会者响应附和与认同。我与会代表对上述言论进行了及时反驳,强调应当尊重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多边框架,警惕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发展,以推动全球纺织服装贸易公正、公平、健康发展。会后,我处继续进行跟踪研究,就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思考。
一、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自我约束,从被动式应对向主动式发展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纺织服装业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上纺织服装生产第一大国,也是纺织服装出口第一大国。根据欧盟统计局资料,2000年欧盟从区外进口纺织服装667.7亿欧元,其中纺织品194.6亿欧元,服装473.1亿欧元;从中国进口纺织服装98.9亿欧元,其中纺织品16.2亿欧元,服装82.7亿欧元:中国分别占欧盟从区外进口的14.8%、8.3%、17.5%。2001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纺织服装突破100亿欧元大关,达到104.3亿欧元,2002年又增加到113.3亿欧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入世效应,2002年与2001年相比,欧盟从中国进口纺织服装金额增长了8.5%,其中纺织品2.2%,服装9.7%。根据中国入世协议和《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被取消配额限制的30个类别的纺织品服装进口金额增加了60%以上,其中纺织品增加了20%以上,服装增加了85%以上。第10类(针织手套)、第18类(梭织内衣、内裤、睡衣、浴袍及衬裙等)、第32类 (梭织起绒布)和第73类(针织运动套装)均增长100%以上,第21类(梭织夹克、连帽外套及防风衣)增长200%以上。
欧盟统计局的资料还表明,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年扩大的同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份额逐年减少。在2002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金额增长8.5%的同时,从其他国家(地区)的进口则下降了2.4%。中国在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所占的份额增长了1.43个百分点;而印度、孟加拉国和波兰则分别下降了0.16、0.08和0.25个百分点。在我出口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由于被取消配额的类别没有了配额管理费用,价格也大幅度下跌。引起了出口贸易对纺织品服装依存度很高的孟加拉国(85%)、柬埔寨(85%)、巴基斯坦(65%)、毛里求斯(63%)、斯里兰卡(56%)、和印度(26%)等发展中国家的忧虑与恐慌。
据国内行业界人士消息,国内不少纺织服装企业正在大量投资,准备2005年后在国际市场上大展宏图。如我们前几年曾把一些老旧的装备淘汰掉,砸了1000万纱锭,从4000万锭减少到了3000万锭,这两年又突破了5000万锭,很有可能达到6000万锭,这样又翻了一番。如果我们这样盲目地发展生产,无限制地扩大出口,势必使其他世贸成员对我采取限制措施。到时不但不可能继续发展,而且很有可能失去现在已经占有的市场份额。
在“国际纺织大会”上,不少与会者响应附和美国代表的“中国威胁论”,甚至包括不少最不发达国家代表不同程度的认同。他们认为,纺织服装贸易自由化只能使中国、印度等少数国家获益;印度的纺织工业部部长称中国将是ATC的唯一最大的受益者。不少发展中国家的部长在发言中不同程度地认为中国在世界纺织品市场上的优势或垄断地位将使许多弱小国家面临边缘化的威胁,强调或赞同采取贸易保护手段限制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