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1月1日《纺织品服装协定》(ATC)协议将自动终止,也就是说,在近50年游离于自由贸易之外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即将回归到WTO的体系之中。这是WTO发展中成员尤其是出口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我国纺织服装界长期期盼的结果。但是,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我们不能就此欢呼,必须清醒地看到自由贸易道路所面临的各种荆棘和挑战。
首先,进口国必将采取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如美国前纺织品服装谈判大使唐纳德·约翰逊所说,“2004年将是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遭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起始之年”。唐纳德说,2009年前,美国纺织业将主要诉诸于纺织品保障条例,之后转向较难实施的一般产品保障条例,其中不乏一些反倾销案。事实上,2003年12月23日美国已经对针织布等三类产品采取了纺织品特保措施。欧洲纺织服装组织主席利博特·菲力普也表示,“我们不会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很低的价格而导致我们大量的产业消亡。”不仅是发达进口国,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开始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由于中国加入WTO协议的承诺,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文件,可以直接适用对中国的保障措施。加入WTO中的承诺条款留下的“伏笔”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不仅如此,反倾销、反补贴以及技术法规、环境壁垒、社会责任体系认证等手段也会对纺织品服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其次,出口国之间的竞争必将加剧。德国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主席贝克曼先生认为,标准产品已经饱和,对市场份额的争夺,特别是在低价位产品领域,将是后配额时代的主要发展潮流。我国纺织服装业也确实面临着其他出口国的挑战,如在棉纺织以及棉制服装领域,印、巴同样存在较大增长潜力。
第三,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必将加剧。没有配额保障,纺织品服装贸易在中低端产品的竞争中,价格将是关键因素。从纺织品服装的分销渠道看,大百货公司、大的进口商将集中在几个国家地区,选择几个大供应商、生产商作为采购对象,这种分销格局的变化,也将导致企业产品价格的降低。竞争加剧的结果是产量迅速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企业效益恶化,“多收三五斗”的效应已经蔓延到工业领域。
从2002年以来取消配额的产品来看,尽管配额取消后出口增长较快,但出口企业的效益却没有出现相应增长。由于竞争加剧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即使中国能够成为取消配额的最大赢家,但从企业层面看,可能真正的赢家并不会很多。
国内目前没有足够时间去建立一个支持自己利益的队伍,要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必须“好好武装自己”。首先,要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向WTO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投诉,防止进口国滥用贸易保护措施。其次,要对贸易行为进行管理和限制,避免贸易战。对于后配额时代的来临,我们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建立必要的预警体系。佚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