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稽东镇的家庭工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极大地鼓舞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截至目前,该镇共有家庭作坊358户,其中纺织近300户,共有纺机800台,大部分村已成为家庭工业村。
现状:村村点“火”初成规模
在前不久召开的稽东镇家庭工业小额贷款发放仪式上,稽东占岙村村民黄醒从县农村合作银行有关负责人手里拿到了4万元贷款,用于添置一台织机。据了解,县农村合作银行在该镇共发放贷款148万元。这是该镇积极扶持家庭工业发展的举措之一。
稽东镇对家庭工业的扶持主要采取:一是政策引导,加强服务。该镇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帮助相岙村解决了电力增容问题;而各村也相继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家庭工业。如陈村规定,家庭购置织机的,在镇政府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奖励,无梭机每台500元、有梭机每台100元。二是精心培育,形成块状。该镇利用尉相村邻近诸暨赵家的有利区位优势,因势利导,积极培育以尉相村为核心,包括顺利村和陈村的家庭纺织业重点区块。2003年以前,相岙自然村从事家纺的只有1户人家、2台有梭织机;如今已发展到37户人家、112台织机,且70%以上为无梭织机。
困难:产业雷同信息匮乏
发展家庭工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增强农村安定团结,值得山区乡镇大力推崇。然而,凡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山区家庭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如该镇陈村村有的农户将生产织机安置在狭窄、昏暗的地下室内。另外由于电力有限,尤其是在家庭工业集中的专业村,村内总变电容量难以承受负荷。二是信息匮乏,生产缺乏主动权。家庭工业多属来料加工,对中间商的依赖性强,如尉相村的纺织业主要依赖诸暨的“放轴户”,不仅农户所得的利润少,产品附加值低,而且还面临着“轴头”压价的风险。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家庭工业集中在纺织、服装两大类,358家家庭作坊中,从事纺织的就有近300家,比例高达80%以上。从而使其整个家庭工业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
对策:加强扶持优化服务
家庭工业要发展,除了农户自身的努力外,政府也要进一步做好宏观调控。
目前,该镇家庭工业的发展雏形已现,势头良好,对此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保护山区农民的积极性。如可以建立县家庭工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对家庭工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补助以及发展奖励等。
镇党委政府要尽力帮助农户解决融资、电力等问题,主动为农户提供信息和技术培训服务。寻求与大企业对接,扩大农户的加工量和增加加工利润;在培训服务上,要充分利用镇成人技校,免费培训各种家庭工业技术,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来提高产品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