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全国首套60万吨PTA装置在浙江省绍兴县滨海工业区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一次性成功打通全流程,并顺利产出合格的PTA产品,纺织大县绍兴产业结构升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2.39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38.4亿元,增长1.3%。
绍兴县是全国纺织大县,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大力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纺织产业,全县70%以上的工业经济总量来自纺织业。但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纺织业产能相对过剩、产业层次较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绍兴县认识到,问题的根结不是规模和增长速度,而是产品结构和质量。纺织产业要做高做精,非纺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大力调整工业结构,使全县纺织业有质的提高,使非纺业有量的提升,才能继续保持全国纺织大县地位。
对此,绍兴县委、县政府提出,“印染减量提质,织造控量提质,化纤稳量提质,服饰增量提质”的发展目标。从2004年开始,绍兴县开始停批新的印染企业,对现有的低水平印染企业淘汰一批,兼并一批。加大投入力度,把新型建材、塑料薄膜、汽车配件、纺织机械等产业作为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的重点,鼓励企业发展终端产品,开发新产品,使非纺产业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达到43%。今年绍兴县纺织印染企业纷纷加大做高做精和延伸产业链的步伐,“远东”、“赐富”等一批化纤重点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深加工的板块联动效应,一批规模型出口企业拉长了产业链,如浙江天圣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开发出具有防静电、屏蔽功能的羊绒面料,每米出口价可达50美元,利润则达到100%,年生产能力为300万米的生产线7月份就能投产。原来以生产面料为主的“裕隆工贸”,把面料加工成终端产品,小小一块坐垫卖到1美元,附加值提高了3倍。“越剑机械”开发的加弹机、毛巾剑杆织机、宽幅高速喷水织机等产品,都以科技含量高而成为企业效益新的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