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就江苏如东如何提升纺织产业,迎接后配额时代,构建特色纺织城,专门采访了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政府顾淑英副县长。顾淑英副县长全面介绍了如东纺织这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如东县东濒南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近长江口和上海紧邻,距沿海开放城市南通市仅55公里,西接苏中腹地,北望亚欧大陆桥,正在开发建设中的20万吨级洋口港是江苏最大的深水远洋港口。
纺织工业是该县传统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优质棉花、蚕茧资源和人才素质优势,迅速得到发展。纺织工业在该县工业纺织总量中占1/3。历年来纺织工业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出口创汇、吸纳就业在该县各行业中均处于领先水平,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聚式发展格局。
顾淑英副县长介绍说,如东县纺织基础好,目前已经形成棉、毛、麻、丝、化纤以及纺、织、染、服装、纺机等多门类的大纺织格局。全县有棉织机、丝织机各1万多台,毛巾产品更是品种多、档次高。在江苏独领风骚、号称亚洲毛巾城的日商独资群,年产毛巾2800万打,位居全国第三。纱布劳保手套占全球市场5%的份额,服装企业遍布城乡,睡衣产品畅销日本市场;针织及长毛绒产品在国内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纺织工业拥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目前,全县共有纺丝机37台,轧花机24台,环锭纺17.8万枚,气流纺5200头,织机8542台(其中无梭织机1387台),平缝机8218台,服装专用辅机1630台,自动缫50组,丝织机6700多台,各种圆机289台(其中进口大圆机130多台),横机4705台,炼胶机12台。主要产品年产量为:熔纺细旦氨纶长丝2000吨,丙纶丝1000吨,皮棉2.6万吨,棉及化纤混纺纱3.8万吨,棉布24000万米,毛巾1400万打,白厂丝1100吨,真丝织品5000万米,羊毛衫1093万件,针织布3800吨,手套1200万打,玩具100万打,针织毯20万条,服装2260万件,丁腈胶管胶圈3500万只,织针12亿枚。
顾淑英副县长介绍说,如东县政府在培植纺织工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在县内发动各镇企管站人员参与,对全县纺织产业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形成了调查报告,随后在县外分别赴射阳、吴江、绍兴、杭州等地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县纺织特色产业后五年发展规划。二是县委、县政府竭力做好纺织特色产业的培植工作,建立了培植纺织特色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县计经委下设办公室。三是专门起草印发了《中共如东县委、如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纺织印染工业园,加快培植纺织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在县工业新区北侧规划8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4平方公里。并对纺织印染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环评、供水、排污等问题进行了衔接和协调。四是编印了如东纺织印染工业园投资指南。五是对纺织印染工业园的工业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招商。六是组织对园区进行了环评。环评已经南通市环保局批准立项,与南通环保科研所就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规划签订了协议,环评大纲已经形成。七是组织对纺织特色产业进行了宣传,公开征集纺织特色产业广告语,从全国各地共收到广告语方案310个,从中选择出了“东西南北中,纺织在如东”等10条佳作。八是对纺织特色产业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了分析制度,每季做到不少于一次。九是组织申报了省纺织基地县,目前已通过省纺织总会的专家评审,预计9月份省纺织总会派员来我县授牌。
如东县自1995年县纺织厂引进48台喷气织机,实现了如东纺织无梭织机零的突破后,无梭织机增幅较大,特别通过改革之后的近两年,全县无梭织机已近6000台,从去年7月至今就增加了5000多台,占全县织机的50%左右,目前新上的织造生产设备几乎全部是无梭织机。全县进口大园机也有100多台,立缫已全部淘汰为自动缫,服装生产企业高速平缝机有2000多台,进口缝纫设备的比例增长到28.5%。
产品结构得到改善。“十五”以来新开发各类新产品218个,其中国家级新产品10个,省级新产品20多个。“艾克”牌毛毯、“欧宝”牌两面穿高档羊毛衫、DD牌毛巾获省名牌产品称号。南黄海实业公司、江苏东升艾克科技股份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17个产品被江苏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羊毛衫、毛巾、毛毯、劳保手套等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如东县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严格管理,培养了一支好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又招进录用了较高的文化素质职工,一大批高素质的纺织人才为纺织工业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淑英副县长表示,如东县纺织工业今后5年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发挥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围绕“总量扩张、品质提升、特色跨跃、填平补齐”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规模化、名牌化、产业化、信息化”四大战略,加快以纺织产业拉动一产、支撑二产、带动三产的步伐,苦战5年,初步形成如东特色纺织城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