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北京5月31日电 据华中棉花交易网报道,中棉所、全国优质棉花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和中国优质棉网在5月春播春栽基本结束后,定点定户调查了川、湘、鄂、赣、皖、苏、冀、鲁、豫、津、秦、晋、新、甘、辽15个省市区,发布今年春棉播种面积和产量预测报告。
一.春播春栽棉花面积扩大7.7%
1.预计播种总面积8557万亩,增10.8%;预期总产600万吨以上,比去年增加25%至5月中旬,全国春播春栽基本结束,定点定户调查结果表明,全国春季大田直播、育苗移栽棉花的面积扩大已成定局。与2003年相比,今年春播棉面积扩大7.7%,按照去年7720万亩(中棉所数据)增加594亩,预测全 国春播(栽)面积将扩大到8314万亩。如果黄河流域夏播(栽)短季棉面积保持不变,在250万亩上下,2004年全国棉花播种总面积将达到8564万亩,较2003年扩大844万亩,增幅达到10.9%。预期产量610万吨。如果中后期气候正常,不出现持续性的大的自然灾害,且秋季降温慢,霜期推后,按前3年平均单产71千克/亩推算,预计总产610万吨,比2003年总产487万吨增加1/4左右。
2.春播面积西北内陆扩大最多,黄河流域次之,长江流域相对较少
2004年春播棉花面积扩中有减,主要特点:一是三大主产棉区都有增加,其中:西北内陆扩大最多,增幅13.1%;黄河流域次之,增幅7.2%;长江流域增4.1%,特早熟棉区增16.2%。二是主要产棉省市区春播面积有增有减,差异明显。增幅在10%以上有新、鲁和冀,以及晋、秦、津、川和辽;增幅5%-10%的有鄂、苏、湘、甘和赣,皖和豫春播面积减少,预计短季棉增加将会持平或略减。三是植棉新区、非主产区、低产区和撂荒地扩大,出现新棉农,缺少植棉技术和经验,提高单产有难度,需要技术支持和帮助。
二.面积增减原因分析
1.棉花收购高价位的拉动作用
根据项目组定点定户全程监测,2003/2004年度全国棉农籽棉交售价格提高了55%,均价达6.20元/千克,按衣分率36%和油籽价1.6元/千克计算,相当于皮棉售价14378元/吨(平均数,没有考虑除杂和水分等),粮棉比价在长江流域达1:10,黄河流域达1:13。2003/2004年度全国籽棉售价和粮棉比价均创历史新高。在2003/04年度的历史最高价位上,三大棉区呈现明显的差别,其中西北增幅最大,达到66.7%,籽棉售价5.70元/千克;长江流域次之,为55.2%,籽棉售价6.3元/千克;黄河流域较少,为50.5%,籽棉售价6.2元/千克;特早熟棉区是棉花调入地,籽棉售价高于全国水平,为6.5元/千克,增幅54.8%。去年高价收益高的产区今年面积扩大的多,收益低的产区扩大少,一般为持平或减少。
2.去年棉花严重减产对今年植棉产生负面影响
黄淮平原是全国高产优质集中产区,春播(栽)面积减少,如周口和商丘减少10%,亳州、徐州、宿州和淮北等地春播面积减少达30%。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去年粮棉都大幅度减产,农民收入大幅减少,青壮年农民进城打工。因植棉用工投劳多,资金投入量大,主劳动力不足,又缺少资金,植棉面积减少。据调查,由于棉花的价格引导作用,一些产区正计划扩大夏播(栽)短季棉面积。
3.粮食安全工作力度大
一些产区植棉意向扩大很多,而实际种植扩大增幅缩减,主要原因是抓粮食生产,增棉面积减少。今年初国家出台粮食提价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新政策,其中早稻出台最低保护价1.4元/千克,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工作的力度很大,原计划植棉的一熟地改种早稻,两熟套种地也计划改种粮食,长江中游棉花实际扩大面积少于意向扩大面积。
(新华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