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于10日至1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家企业积极参展,展览面积突破71000平方米,成为今年纺织行业的一大盛会。
本次展览吸引了来自意大利、德国、瑞士、美国、法国、西班牙、韩国、英国、比利时、芬兰、瑞典、荷兰、奥地利、斯洛伐克、新西兰、以色列、日本、新加坡、印度、土耳其、中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其中意大利纺机制造商协会、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组织了110家意大利企业参加,参展总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占了新国际博览中心1号馆的一半多。德国经济和劳工部、德国商品交易会和展览会协会及德国纺织机械制造商协会也组织了4500平方米的德国展团。
本次展览专业门类齐全,展品范围广泛,中外厂商带来了最新设备,展品包括各类先进的纺织、针织、服装、印染后整理、无纺布等制造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纺织化学品。展览会期间将举行“新型纺纱新产品开发及应用技术交流会暨新型纺纱第六届大型技术交流会”、“染整新技术和环保化学品研讨会”等5场专题研讨会。此外,17家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纺织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将在展览会现场作新产品、新技术的介绍。
上海纺织技术服务展览中心董事长杜双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自一九八四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纺织专业展览会之一。2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雄健步伐成长壮大,它记载了中国纺织工业从兴旺到低落到再次兴旺的足迹,为纺织事业的改革和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杜双信说,综观世界纺织工业的发展格局,在近代200年中已经历了三次较明显的转移:第一次发生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世界纺织生产的中心从东方转移到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第二次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美国、日本和西欧转移到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韩国、香港、台湾等;第三次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仍在继续,从韩国、台湾和香港向亚洲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等地转移。也就是说,纺织生产的中心又回到了最初的出发点,世界纺织生产重心经历近200年的回归,不是简单的回流,而是生产、贸易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他表示,到2005年,全球将全面取消纺织配额制度。全球纺织品生产中心将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中国上海的纺织机械市场将成为未来全球最被看好的市场之一。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