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如何直面“后配额时代”
今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对中国纺织业来说,将面临一个崭新而又十分有利的发展环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我们长期受到欧美加等国最严厉的配额限制。取消配额,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有利于发挥成本和质量方面的比较优势,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将凸现。然而,中国的纺织行业还将面临长达四年之久的“后配额时代”。
“后配额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国际市场上,纺织品历来是一个典型的敏感性商品,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个行业吸收的劳动力多,在许多国家占有重要地位。种种迹象表明,进入“后配额时代”,虽然配额不再是主要限制手段,但针对中国的各种贸易保护会有增无减。
据省商务厅有关专家分析,“后配额时代”对我省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机遇和挑战并存;国内产能扩张,国内外市场供求矛盾突出;针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贸易壁垒措施将大量增加。
从机遇和挑战上看,取消配额体制为我省各类企业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长期以来,纺织品配额集中于少数外贸公司和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大部分企业很难分得配额。一旦配额门槛消除,所有企业都将获得平等竞争的机会。纺织品贸易扫除了数量障碍后,我省在土地、能源、熟练的产业工人等要素成本方面的优势会凸现出来。尤其在当前能源紧张、出口成本提高的情况下,能源优势将会给我省带来更多机会。今后,纺织品的竞争将主要是价格、质量和品牌的竞争。所有出口份额都将取决于市场竞争能力。目前,我省配额商品出口约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0%。这部分市场份额将因失去配额而失去保障,需要凭借企业自身实力去争取。
2005年配额取消的前景,激起了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投资热潮。不少企业大量投资,准备在国际市场大展宏图。2002年以来,全国纺织纱锭从3000万锭突增到5000万锭以上。然而,纺织服装作为生活基本消费品,市场消费相对稳定。目前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中,欧美发达国家是主要的进口国,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出口国。欧美纺织品进口总额占全球纺织品进口总额的50%,服装进口总额占70%。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相对稳定,不会因为配额取消,出现消费激增的状况。因此,国内产能的急剧扩张与相对稳定的国际市场容量之间将引起供求失衡。供需矛盾加剧,出口市场必然量增价跌,而且容易引发无序竞争,增加贸易摩擦的隐患。
“后配额时代”各国针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贸易壁垒措施将大量增加。其一是特别保障措施。这是进口国因所谓“市场扰乱”而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的数量限制,也是“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最直接最主要的威胁。2003年以来,美国已两次对中国设限,不仅直接对出口造成影响,更挫伤了中国企业对2005年后纺织品贸易环境的信心。其二是反倾销增多。配额取消后,反倾销将是发达国家限制中国出口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我省出口产品以中低档为主,缺乏科技含量、品牌等竞争优势,70%的商品价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配额取消会造成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跌,我省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发达国家还会采用其他一些辅助手段阻碍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如技术壁垒、美国337条款以及社会责任标准等。
专家建议:实施品牌和多元化战略
我省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省商务厅的外贸专家建议,以提高纺织服装出口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主动适应“后配额时代”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
从企业层面看,主要应对措施有:通过提高质量和建立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市场结构,大力发展市场多元化;尽快加强国际质量认证和环保认证;通过到国外投资设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地“走出去”,转移产能,分散风险;在市场运作中加强自律,主动营造和维护良好的贸易秩序。
就我省企业而言,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品牌战略。这不仅是我省出口中的问题,也是制约全国出口的软肋。当前我省的纺织品出口,不但没有名牌产品,连自有品牌出口都很少。因为没有品牌,虽然有的产品质量不错,但价格大打折扣,优质而不优价。二是市场多元化战略。我省纺织品服装出口集中于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约占60%,其中对欧美日等设限国家出口占50%,而全国平均比重为25%。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更易受制于人,出口风险加大。因此,专家建议我省有能力的企业将眼光放在全球市场,有步骤、有选择地开拓具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形成合理的多元化格局。
“后配额时代”
根据乌拉圭回合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从2005年1月1日起,控制世界纺织品贸易40多年的配额制度划上句号,世贸组织成员间的纺织品出口配额全部取消。但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初,世贸成员就专门针对中国设置了“特别保障规则”,规定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进口成员可以对造成所谓“市场扰乱”的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采取临时数量限制。因此,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被称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后配额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