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纺织企业另寻出路
2005年1月1日,当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时,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经历了一场出口税之变。出口税政策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不得不跳出“价格”重新考虑企业的出路……
让曹彬没有想到的是,2005年1月1日,当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时,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非但没有看到机遇,反而遭遇了寒流。
因为在当天,中国政府决定,自当日起,对外衣、裙子、非针织衬衫、针织衬衫、睡衣和内衣这6大类33个敏感类别148项纺织产品采取从量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的过渡性临时措施,即以件(套、条)为计量单位的商品,价格相对较高的,税率定为0.3元/件(套、条),价格相对较低的,税率定为0.2元/件(套、条);以重量为计量单位的商品,税率定为0.5元/千克,平均税负水平为1.3%,为期3年。
“因为量大,0.2元在纺织品里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利润了”,有着4年纺织品经营经验的曹彬认为,出口税的出台对绝大多数的纺织品生产企业,会有不小的影响。
蔓延全国
曹彬是深圳一个普通纺织品贸易商。往年元旦之后,他都要忙着到染厂、布厂、成衣加工厂去要货。曹彬还记得,去年到江浙一带的染厂,厂里几乎所有的路上都放满了布,有些地方只能从布上爬过去。那时跟厂里的人打电话,通常只有在下午3、4点钟时才有人接,“他们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的话都讲完”。
而现在,这些厂里甚至都可以开车进去。而曹彬也几乎天天有时间在办公室里喝茶,偶尔和几个客户打个电话,用他的话说,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和他们联络一下感情。周围几个作贸易的朋友也跟他一样,“现在整个纺织品行业,从最源头的布厂、染厂,比起往年,都淡了不少”,曹彬说这话时显得很平静。
在全国,像曹彬这样的中小型纺织品贸易商很多,正是这些人支撑了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大部分江山。2003年,中国在全球纺织品及服装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17%。据世界贸易组织预计,随着2005年1月1日取消长达30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到2007年年底时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50%。
这自然引起了世界对中国纺织品竞争力的担心,一时“反倾销”的案件层出不穷。为了缓解国际上的压力,中国政府从2003年初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抬高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成本。
2003年1月1日,国家取消了对所有纺织服装产品的贴息。同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议,其中规定,将多数纺织品的退税率由原17%的降为13%,原13%的下降到11%,直到最新的出口税政策出台。
事实上,不光是在南方,出口税给北方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也带来了危机。
“一年要增加10多万的费用,国外客户不可能认可,给你补偿,只有生产企业自己承担。”说起出口税,河北沧州新欣服装有限公司的鲁福珍语气很无奈。
虽然是这样,新欣现在还是在出货,鲁福珍说,“我们也没有办法,要对客人负责,2004年的单子还是要发货。”据了解,出口税的交纳,跟退税并没有联系,每出一批货就要交一次。新欣现在赶的就是2004年时的一个单子,销往欧洲的一批5000多件涤卡工装系列,交货期是2005年1月底,这也是厂里2004年的最后一个单子。
对今后的经营,鲁福珍表示厂里正在研究,很多新单子他们都不接了。同时,新欣正在考虑出口向内销,由于国内市场对产品质量、样式的时尚性上都有更高的要求,这样的转变也受到资金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条件的制约,所以这条路子并不乐观,但鲁福珍表示“如果到时大家都转了,我们也得想办法转”。
像新欣这样的服装生产企业,河北省有很多,在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区域性的工业园。记者了解到,在保定市容城县大河镇,就有这样一个服装工业开发区,其中初具规模的企业就有十几家。
金帝制衣有限公司在大河镇,是一家有着十几年出口历史的老厂,主要是生产男式衬衫,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金帝的文经理认为,出口税的出台对生产企业很不利,海关征收每件0.2元的出口税,很多生产企业在做计划时都没有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像金帝这样规模的企业,一般一批货的量都在2万-3万件,新增的出口税费用不是个小数目。但年前的单子还是要按时交货的,“我们现在特别忙,每天都要不多10多个小时”文经理说。他还表示,2005年的单子已经接了一些,虽然不清楚客户那边下一步的要求变化,但金帝也在按照自己的思路走,比如在面料的环保方面做一些改进。
金帝的想法还是积极的,河北奔发制衣有限公司的李娟表示,对于出口税的影响,他们感觉并不是很明显,因为他们的产品都是通过外贸公司出口。到了年底,厂里还有20万件的任务量,每天都要开工10小时以上。说到未来的发展,李娟介绍,“我们生产的裤子主要是销往美国和欧盟,也有中东的一些国家,同时,还做过一部分羽绒服出口美国”。尽管这样,对2005年的订单,奔发的表现和其他厂家没有两样,“明年的单子只是接到3、4月份的,没敢多接,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作为贸易商,曹彬的观望是必要的,因为无论外部情况怎样变化,他们都可以去选择厂子,用他的话说,“利润是有,区别只是多少的问题”。相比之下,多数生产企业就似乎没有什么后路可退了。不过,作为一直以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龙头企业,却有着不尽相同的态度。
龙头企业的期待
国家出台出口税的政策,扼住了不少小企业的生命线,从竞争角度,对大型企业的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相当多的大型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对这项税收表示出拥护。
鄂尔多斯总部的秘书李平对这次出口税的影响看得很淡,这样的税额对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鄂尔多斯来说,不会产生什么变化。目前,鄂尔多斯正在努力做欧盟的一些标准,虽然认证的取得会给生产增加一些压力,但同时也是有利于出口的。
“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外的客户来洽谈业务了,相信格局变化不大”,李平表示,鄂尔多斯对出口市场很看好。
江苏红豆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戴玉娥也认为,这次的出口税对公司没有什么影响,同时,她还希望政府能够出面,控制那些价格特别低廉、质量不高的产品。“我们作为大企业,不但要自立,还要起到带头作用,很多企业不可能想到那么多,缺少一个发展的眼光。”
纺织品一直都是红豆的主要出口产品,开始是销往日本、韩国等非配额地区,现在还在保持,同时还向有配额限制的欧盟和美国出口。据了解,红豆集团2004年的出口都是通过外贸公司代理,没有自己去做,虽然有自己的客户。戴玉娥透露,原来有配额的时候,外贸公司一条裤子要赚到这条裤子成本1/3-1/2的价格,生产商拿到的利润是很低的。
如今,配额取消了,红豆反倒担心起来,戴玉娥这样分析,国内的小企业很多,如果一下子就哄出去,可能把价格压得很低,并且出口量增长过快,美国和欧盟一直都有“市场扰乱”这样的呼声,这样对所有的出口企业都会很不利。相比这样的损失,出口税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不少大企业都有类似的考虑,希望国家能有一个强硬的政策出台,抑止这些企业的增长。处在一个没有规范的市场竞争中,红豆对2005的订单表现得很谨慎,现在只是接到3月份的,“到时候如果美国的程序进入了,我的料都投了,损失就大了。”
不少大型的出口企业都看到,出口税的实施已经表明政府开始对整个纺织行业进行整顿,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行业竞争的规范,可以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可以放手去做。
解读“出口税”
“要正确看待这个政策的出发点”,对于人们对出口税政策的种种猜测,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曹新宇副会长说。
纺织品一直是我国一项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产品,据曹新宇介绍,2004年的纺织品贸易顺差达到600多亿元。国家希望通过调控使这个产业能健康的发展,从出口退税的调整,到宏观调控对纺织品产业投资的调整,以及这次出口税政策的推出,从这些措施都反映了国家对纺织品出口改变以往单纯打“价格战”的竞争,继续加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到品牌效益型的方式,体现的是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中国把出口税政策的着眼点放在纺织行业的调整上,“出口税对国内纺织品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引导,出口税是一个延续政策的组成部分。”
面临着2005年的配额取消,国际上有这样一种潮流,认为中国的纺织品会对国外的纺织品造成严重的冲击,会影响到纺织品主要的生产国,也会影响到纺织品进口国。
曹新宇分析,这些纺织品进口国,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之所以造成冲击也是在这些市场上。他们认为,中国纺织品出口数量急剧增长威胁到它本国的产业,同时,由于中国纺织品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会把世界其他出口国的份额占去,就挤了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这样看来,纺织品的配额取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过去的10年的调整期中,进口国并没有对自己的产业进行调整,也没有按照当时协议提倡的“推动纺织品贸易的自由化”精神,把最敏感、最主要的产品都放在了最后,同时对其他国家进口的纺织品施行非常苛刻的态度,美国和欧盟甚至对什么样的面料进口到他那里能够享受什么样的待遇都做了严格的规定,“这其实就影响了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产生了一种依赖性”,曹新宇说。
实际上,作为美国、欧盟,他们的半成品并不能保证他们的消费需求,必须用其他国家的,这些发展中国家为了保证其竞争力也要在第三国采购便宜的原料进行生产,并且前提是保证客人的质量要求。美国如今每年要进口700多亿的服装,他们做不到完全靠自己生产。美国不是放开对发展中国家产生障碍的措施,而是一味的指责中国的出口冲击,这是在国际上比较普遍的情况。
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纺织品的过快增长表现了担心,这种情况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