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首次宣布,对市场销路最好的三类中国纺织品发起特保调查。作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大省的主导产业,山东纺织业如何解局美国设限
刚刚品尝到贸易自由化甜头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目前却在大洋彼岸不时传来的“设限”声中艰难前行。
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正式宣布,决定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以及棉制和化纤制内衣等三类纺织品自动发起纺织品特保调查。
山东省最大的服装出口经营企业绮丽集团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这三类产品是美国市场需求最为强劲的纺织品,约占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量的30%。此次调查后,美国对其设限几成定局。
今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首次特保调查,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加入WTO之后呈现在中国纺织业面前的并非坦途。
山雨欲来。作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大省,山东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该如何应对?
出口激增的背后
4月11日,山东省外经贸厅,贸发处处长吕伟女士正在研读有关此次美国启动特保调查的相关材料,办公室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位于太平洋两岸的中国和美国遥相对应。
“如果冷静客观地看待中国纺织品今年年初以来对美出口的大幅增长,不难发现,这其实是过去实行配额制时被压抑的出口能力的正常释放。”吕伟语调不高,但语气却是义正辞严。
据了解,在山东省内各行业中,纺织服装业出口额居于首位。今年1-2月,山东省对美服装出口2亿多美元,同比增长了1倍。而根据美国海关的初步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市场来自中国的这三类纺织品同比增长约1250%、1500%和300%。
但是据山东省外经贸厅的统计数字,尽管山东省这三类产品对美出口数量增加,单价却同比下降30%左右,所以对美总出口金额并不像出口数量增加得那么多。
吕伟表示,这种对美纺织品出口的“井喷式”增长还有另一原因。在今年年初,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美国可能还会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为了获得更多的配额,于是采取了压低利润抢占市场的策略。因为现在出口数量越多,设限后所能获得的配额就越高。所以,现在的统计数据在这一意义上已经“失真”。
保障措施是在进口剧增并且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的情况下,进口国所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而特保则是专门针对中国的保障措施。
根据4月4日已经启动的调查程序,从当天起30天内为征询意见期,有关利益方和股东可以提交针对某类产品的意见。在征求意见期结束后60天内,CITA将就中国纺织品是否冲击美国相关市场作出决定,如果判断破坏存在,美方将向中方提出磋商要求。磋商将在要求提出后30天内举行,并争取在90天内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其间,中国相关纺织品出口美国将受到配额限制。
由此,在30天后,无论双方是否达成协议,中国纺织品出口都将受到限制。
“如果美方果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那么这将是一个双输格局。”吕伟说。
一组数字印证了吕伟的说法,2004年山东省加工贸易项下的棉花进口量为46.5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棉花18.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近4成。另外,一些对美出口的中高档产品中,大范围使用美国杜邦公司的“莱卡”作原料。如果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进行制裁,美国的棉农和化纤原料供应商将会随即受到强烈冲击。
遭遇配额之困
“美国此次启动特保调查,对山东乃至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不容小视。”绮丽集团(原山东省服装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对事态的进展高度关注,专门负责对美贸易的绮丽集团美达服装公司副总经理李明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
李明谈到,这次所调查的三种产品在美国的销量都特别大,因为休闲装和内衣本身就是消费量最大的品种。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很强,比如休闲裤,一个人一年可能要买1打(12条),针织衫可能一年要买2打到3打,因为几美元一件的产品非常便宜。
“在这么大的市场上设置障碍,影响怎么会小得了?”李明说,按照WTO的有关规定,以磋商之前14个月的头12个月的进口数作为基数,然后再增长7.5%,作为新一年的配额数。以这次进行调查的棉制裤子为例,在没有放开进口数量之前,美国一年给我国280万打的配额。在今年1月1日放开之后,一季度这类产品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倍。
由于今年一二月份对美出口增幅巨大,而这两个月是包含在作为基数的12个月里面的,所以设限后总的配额数会有所增长。李明预计,设限后总配额数会在700万打左右。“这700万打看起来增长不少,但是由于前几个月出口量巨大,有可能上半年就已经全部做完了。所以,下半年可能无配额可用。”
那么,下一步美国是否会采取特保措施?绮丽集团的分析是,肯定会!由于这三类纺织品美国进口量急剧增长,已经在其国内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采取特保措施现在没有悬念。
“因此,生产企业必须规避风险。”李明提醒道。“对外贸经营企业来讲,美国市场需求量如此之大的三类产品不能做,很好的贸易机会就从眼前白白流失了。”
而对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来讲,流失的不仅仅是贸易机会,还可能是战略调整的重要机遇。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杨玮东向记者表示,“密切关注此事的最新进展。”即发集团是山东省第二大纺织服装生产企业,2004年自营出口2.04亿美元,其中向欧美市场出口1000多万美元,占公司服装类产品出口额的5%。
按说,5%的比例对一个大集团来讲,并非举足轻重,然而杨玮东不这样认为。
“这一事件对整个公司下一步的战略调整影响巨大。目前对日本出口占即发集团总出口额的90%,比重过大,蕴含着很大的风险,一旦这个市场有个风吹草动,企业就会陷入危机。而美国市场潜力巨大,即发正在考虑进行适当的战略转移,逐步扩大对美出口的比重。无疑,这一事件使即发的市场战略严重受阻。”
另一方面,现在即发的接单受到了很大影响。目前的订单只能干到5月份,而6月份以后出口美国的订单,企业不敢接。因为必须考虑到,万一接了6月份的订单,而又给对方发不了货怎么办?如果6月份出货,那么按照15—25天到美国的船期来算,抵美时间就要接近7月份,那时美国海关一闭关,企业将损失惨重。
杨玮东坦言,每个企业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不能说,1—3月份满负荷生产,到4月份订单就不敢接了,到6月份就不能干了。这样,企业还怎么能够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绕开“特保陷阱”
“加入WTO对纺织服装企业而言并非步入坦途,今后纺织品出口可能会迎来贸易摩擦的高峰期,在政府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我们的企业也必须学会规避风险。”吕伟认为,生产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开发新材料,例如大豆纤维、丝竹等。这些新材料不但符合绿色、健康的时尚要求,而且对我们来讲,产品价格相对于普通的纯棉和化纤制品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美欧等国很难对这类产品设限,这样就绕开了“特保陷阱”。
有条件的企业应该积极赴美设立研发机构和销售公司,这样我们的产品就能够突破地域限制,成长为真正的国际品牌,并且能够使美国的设计师和进口商与其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贸易摩擦中为其争取应得的权益。
而一些小企业要想在对美贸易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须在企业的基础条件上达到相关要求,而不是一味地拼价格。这种基础条件,并非仅指生产设备和标准,同样包括要给职工提供充分的劳动保障措施,目前欧美国家已经对中国相关出口企业提出了类似要求。
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是纺织品出口美国的主要来源地,而将来的趋势是,纺织服装企业将会大批向北迁移。因为南方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比北方贵,土地紧缺,并且去年以来大范围缺电,而北方地区土地开阔,劳动力资源丰富,电力充沛,所以完全有条件承接这种产业的转移。
在这一背景下可以预期,山东将在今后的纺织品贸易中占据更大份额。那么,如何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动,这已成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