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以来,美方计划对中国的纺织品设定额外限制,以改变对美国出口暴升的情况,欧盟则表示,未来几天将决定是否对中国的9类纺织品、服装产品展开调查,暗示纺织品配额取消后,自由贸易仍然只是理论上的概念。2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增长惊人,重塑了全球的贸易版图,80-03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4.5%(出口增长14.9%),高于同期的GDP增长。80年,中国在世界贸易排名榜中列26位,现在已跃居第三(仅次于美国、德国)。80年代,中国的出口额占世界总额的不足1%,现在已达到6%。
山雨欲来的纺织品大战预示,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理论已受到质疑,其中,诺奖得主萨穆尔逊(Paul A. Samuelson)的意见最有代表性,他质疑,中国、印度崛起是否对美国有利?全球化的现象使传统的贸易理论受到挑战:
1、白领劳工形成一个遍布全球市场的族群,侵蚀美国技术工人的薪金。按国际分工理论,劳动密集的工作外移、本地出现白领技术工人,完成产业升级,劳工阶层赚取更高的报酬,但近年美国并未出现这种现象。
2、全球化是赢者尽取(winner takes all)的游戏,绝大部分劳动阶级受害,只有少数老板或股东取得巨额收益,财富更加集中,使贫者愈贫。
3、全球白领劳动大军更为廉价,使美国的出口也受到沉重打击,使美国无法在当前的贸易环境下受益。
美、欧当然不会坐视这样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计,贸易表面上日益开放的同时,各类形式的贸易磨擦仍将陆续有来,如产品技术标准、环保要求、消费者安全等法规,都成为先进国家限制进口的措施。以大宗出口产品的玩具为例,中国的出口额达5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50%,其中75%是销往美国、欧洲、日本,但近年,欧美国家对玩具的安全生标准愈来愈严格,使玩具出口商面对沉重压力。
官方统计,各种技术壁垒如提高检疫标准、增加检测项目、繁琐的通关程序等,使60%的出口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出口额占到25%。
按纺织品的例子,国内业者竞争力强,几乎横扫全球,欧盟估计,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在欧洲的份额将由18%升至30%。在全球则为50%,受害者除了欧美之外,第三世界也备受打击---03年,全球49宗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发展中国家占了50%,去年3月在土耳其签署《伊斯坦布尔宣言》时,45个国家要求WTO对中国的纺织品实施出口配额制,其中,近50%来自第三世界,并且与中国关系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