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来自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及化纤制内衣三种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截至目前中国共有4种纺织品受到美国的特别限制措施。
设限并不可怕 美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设限,是根据《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242段中关于防卫(特别限制)措施的规定,此外《中国加入WTO协定书》16条和《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245-250段还成为美国等国家享有“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的依据。
“防卫措施”规定,设限时间不超过1年,如本次受限的三种产品实际受限时间为2005年5月13日至2005年12月31日,虽然受限期间设限产品增长不超过7.5%,但就全年来看设限产品的增长肯定会超过7.5%。而且7.5%的增长仅是对数量的限制,企业仍可通过单价来增加出口金额。另外“对同一种产品一般不得重复设限”的规定表明,对某种纺织品而言即使设限影响也是暂时的。2008年之后,若设限种类从“防卫措施”过渡到“特保条款”,虽然设限程度和设限有效期增加,但“一定时间只能实施一项措施”、且“1年内要对同一主题事项进行调查”的规定将使“特保条款”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出口仍会增长 由于设限有效期是“自提出磋商请求之日起至提出磋商请求当年的12月31日止”,或“如果提出请求时该年只余3个月或更少的时间,则有效期是提出磋商请求后的12个月”,因此欧美的设限调查一般发生在年底或年初,而实施设限一般会在年底至上半年。目前美国除已经设限的4类产品外,还有7类在调查,欧盟也有9类纺织品在调查,最悲观的是在调查的纺织品全部设限。
美国11类产品估计涉及金额不超过15亿美元,欧盟9类约为10亿美元,分别占2004年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10%和对欧盟的6%,总和占2004年中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3%。而且由于设限时间不到12个月,设限产品的年出口额增长肯定要超过7.5%。因此我们认为,设限对2005年对欧美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不大,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更小。
2006年-2008年,最悲观的是每年美国、欧盟分别有20种纺织品对中国设限,估计涉及总金额不会超过50亿美元,占中国对欧美出口额的比重不会超过15%,占中国对全球出口额的比重不会超过5%。因此我们认为,欧美设限会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但影响程度并不大。无论欧美实施怎样的限制,其增长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预计2005年-2008年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增长在30%以上,占美国进口市场的比重将由17%提高到50%,同时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在2008年将达到2000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100%。
过严自主限制可能性不大 为了抑制2005年配额取消后对配额地区的出口增长速度,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自主限制措施,但结果是配额地区出口依然猛增,非配额地区的增长反而受到了明显限制,比如1-2月对非配额地区服装出口额仅增长了4.27%。欧美强大的消费能力和巨大的市场能够为出口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而非配额地区由于市场开发比较充分,盈利也相对稳定。在出口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在欧美市场寻求更多利润。目前市场传言中国政府可能会大幅增加出口关税或降低出口退税率,以抑制过快增长速度,我们认为自主出口限制措施不会很严厉,否则不仅不会起到应有效果,还会影响行业发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出口退税不是不公平贸易的补贴行为。事实上,出口退税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它由于消除了不同国家因税率的不同而导致的价格差异,体现出了公平贸易的一面。出口产品不含销项税(销项税为0),但企业在购买原料时却支付了进项税,国家的出口退税就是为了弥补企业的进项税。因此若退税率低于17%,企业的生产成本就要相应增加,且退税率下降几个百分点,出口产品的毛利率就下降几个百分点。从以往情况看,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一般是每次3-4个点,对企业的影响很大,相比之下出口关税的调整更为灵活,可以因品种、附加值的大小而异,使影响程度可以控制。因此我们认为,若政府再继续增加出口自主限制,可能会采取调整出口关税,但幅度不会很大。
对针织企业会有影响 出口贸易企业因涉及敏感纺织品种类多,且出口数量和出口额较大,受到影响最大。针织企业由于产品较为单一,且产品属于欧美最敏感商品,受限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要超过梭织企业。梭织企业因产品系列较多,通常不会因一种产品出口欧美受限而受到较大影响。鲁泰A和雅戈尔的衬衫产品目前处于调查期,一旦受限,会暂时对出口增量部分产生一定抑制影响。但由于两家公司对欧美衬衫出口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大,鲁泰A2004年不到2%,雅戈尔不到1%,因此对业绩基本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