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非织造布行业发展平稳,产量及销售额保持增长,但受原料价格波动及电力供应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投资增幅不大。
投资增幅得到遏制 产能持续增长,新增项目速度减缓。尽管2004年中国非织造布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产能急剧增加,产量迅速提高,全年各类非织造布的总产量已经达到104.26万吨,同比增长24.65%。我国的非织造布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但从经济效益看却不太尽人意,2004年受石油涨价的影响,化纤原料价格不断飚升,大大提高了非织造布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非织造布产品的价格却没有按比例提高,众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利润空间缩小。不仅如此,由于一些产品生产能力扩张过快,造成企业间恶性竞争加剧,一些企业处在十分困难的境地。
纵观今年一季度,非织造布行业在去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产能进一步释放,但由于利润空间的缩小,盲目投资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开始理性投资。投资的领域更多关注从国外引进的高新技术项目。一些经营效果好、有稳定市场或自身具备后加工能力的企业正在从大生产线转向以精益求精的产品品质开拓市场,依靠质量效益型、多功能型和集约型的发展思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行业盈利水平下降 2004年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仍然体现出一个粗放型的发展态势,生产线虽然增加不少,但产品品种、质量和技术并没有明显发展,绝大多数产品还是重复过去的大宗产品,品种单一,不少企业的短期行为仍十分突出。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新开的生产线大部分处于半停产状态,有的生产线已经停产。尽管今年一季度企业的开工率好转,一些老字号企业由于销售渠道多,产品质量稳定,企业的开工率保持在80%~100%之间,但一些新的生产线则由于产品单一,质量不稳定,开工率只有50%左右。
与此同时,在产能增长的同时,企业的盈利水平并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原料价格波动大,而下游产品价格却跟不上,造成企业利润大大缩水。如聚丙烯原料,今年元月的价格每吨不到10000元,到2月份就涨到10900元/吨,3月份则达到了11600元/吨,而产品价格的变动远没有原料的涨幅快;二是电力能源紧张,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开工率。尤其江浙一带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有些企业为维持生产只能自行发电,企业的成本又增大了一块;三是国产设备故障率高。在2004年新增的127条纺粘生产线中,有40多条生产线是幅宽为1.6米的小生产线,这种类型的生产线一般价位在200多万元,受到众多企业关注。但是由于国产设备运转不稳定,产品质量控制不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产业用空间依然可观 今年一季度产业用纺织品的运行比较平稳,企业开工率达到70%~80%。从市场需求看,过滤材料、土工布、篷帆布、建筑用纺织品的需求增大。如土工合成材料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等工程正在逐渐增多,
使得土工合成材料的用量逐渐加大,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一些企业正在积极扩大产能,如浙江绍兴利达公司针对当前市场需求,已经在河南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还有涂层织物的需求也在放大。众多灯箱广告布,篷盖布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均很好,不仅企业是满负荷生产,国外订单也应接不暇。
进出口价差体现产品竞争力。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的非织造布不论是重量还是金额都有明显增长,出口增长已经大于进口增长,但进口的单价却远远大于出口单价,非织造布出口近32874万吨,金额达7091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50.72%和51.8%;进口30145万吨,金额达10609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0.27%和21.59%。表明非织造布的出口附加值还需不断提高。
帘子布出口增幅明显,数量为18493吨,金额达6199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67.16%和108.88%,其中增幅较大的是涤纶帘子布。专用纺织品增幅提高,数量为2985吨,金额为1525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60.55%和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