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对于天真烂漫的儿童来说大家都会开心地祝福一句:“节日快乐”,但对于棉花市场,特别是郑棉期货的所有业者来说今年的六·一肯定不快乐,事实上,面对今年的六·一大阴棒引起业者更多的是心酸。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上市一周年之际,中国与欧美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开始成为影响棉花期货价格的首要因素,棉花期货价格一时间也成为国内金融市场反映这轮纺织品贸易争端走向的晴雨表。当日郑州棉花期货全线暴跌,主力和约CF509最终报收在13760点,大幅下跌480点跌幅达到3.37%。成交量维持4万手以上水平,其他各月和约下跌270点~585点不等。受到政策性的影响目前郑棉市场显得岌岌可危,稍有风吹草动,期价即大幅下跌,多头信心受到沉重打击。由于中美中欧纺织品出口关系依然存在较大变化可能性,其中中欧纺织品谈判仍将继续,美国商务部长也将访华,纺织品出口增长幅度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贸易磋商结果,纺织企业对棉花需求消费也将由此而发生较大变化,郑棉未来走势充满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另外,现货报价与期货现货月价格已开始倒挂,能否吸引现货商入市购买,对期价后市走势也有重大影响。 
回顾一年来期货与现货市场的走势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市场走势的几个特点,一是几乎每一个阶段都能有一个或几个基本面政策的配合,或推动或反压。尽管市场的反应不同,但完全超脱却是不可能的。比如,从2005年1月至4月底,市场不断寻找到中储棉收储、新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国家调整关税税率为滑准税方式征收等热点而推动市场一路高歌。而从2005年5月10日至今,在纺织品贸易不断磨擦升温、要求人民币升值呼声不断的压力下,郑棉期价率先进入调整。二是目前期价的运行能在中长期阶段指示现货价格的方向,但短期的投机性却较强,经常出现资金力量过度发挥的格局。而现货尽管反应相对迟钝,但却有反溯效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现货市场近期仍会以调整行情为主。
期货、撮合市场的持续跳水,给现货市场信心沉重打击,市场观望气氛相当浓厚。当日发布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报收13246元/吨,未有变化,CC Index(229)报收13719元/吨,跌1点,CC Index(527)报收11396元/吨,跌1点。另一反映国内三级棉到厂均价水平的Cncotton B指数收于13334元/吨,跌1点。据中国纺织流通网了解,由于政策面的不确定,企业对于前景比较迷茫,市场基本没有成交,现货价格总体保持稳定。最近大型纺织厂多数停止补库,即便接受,329级皮棉到厂价也仅在12500元/吨,高了没商量;而库存偏低的中小型企业也只是零星采购,加上供货方有停售观望的倾向,因此市场成交更显冷清。有业者反映,纺织厂的承兑汇票已开始出现,说明下游纱布销售形势在一系列利空消息打压正在趋于恶化。
在与业者的交流中,笔者明显感觉,市场上看空者居多,而且其中不乏认为棉市将出现暴跌观点者。从表面上看,纺织市场确实有一触即溃之势,但细思之,恐怕颇有些自已吓自己的感觉。人们都把目光集中在了“特保”上,市场存在失去理性的成分,过分夸大其负面影响,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心理,其实,纺织贸易争端问题,做最坏的打算,纺织继续受限,出口增幅受制于美欧,那么纺织企业就因此会立即垮掉或立即停产?国内纺织企业结构调整,还需一段时间来优胜劣汰,相信没有哪个企业自愿认败退出,正常生产还是要继续的,纺织增长减缓甚至停止增长,也不能判断为大幅降低用棉,供需状况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我们承认“特保”等因素的确会影响到纺织企业的产能,但我们还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一个基本点:需求短期萎缩,但膨胀趋势不变。
明天,美商务部长来华就中美贸易纠纷进行磋商,从美国一贯强硬作派来看,对谈判结果难持乐观态度。在供需因素主导地位暂时让位于政治因素的阶段,市场不排除出现短期过度涨跌行情,但棉价看涨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