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坯布市场继续呈现淡季景象。各大市场总体交易平淡,成交价也是不断下调。今天的中国坯布指数又是没有变化,价格走势基本不会有太大波动。专业市场人流稀少,成交些微。
织里棉布城客商减少,交易清淡。棉氨弹力布品种价格普遍下跌,其中棉氨弹力布64英寸 16×16+70D 90×40价格从12日报价8.15元/米跌至目前的8.05元/米;估计还将继续呈弱势过渡,在八月上旬棉布城可望迎来放量转好行情。中国轻纺城近期被应用于男装裤料茄克的低档大路货“白纹丝麻”客疏货稀,价格一路低回。东方丝绸市场面里料织物的销售总体平淡,但牛津布销售却比较顺畅,其中斜纹牛津布在该市场更是畅销。该面料主要用于制作箱包和服装面料,相比常规牛津布具有风格独到,倍受消费者的青睐,销量逐步放大。
这段时间,纺织品设限的问题可能已把人轰炸的发晕。中国的纺织业怎么说也是中国最有竞争力的行业,但是就从来没有过主动权,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归根到底是政府的管理无序造成的,政策的多变反映了政策制订时的盲目和缺乏考证。企业的出口一直缺少正确的引导和控制,政府很多时候是无作为的,等到问题很严重时再出来解决已经于事无补。这次被设限就是政府对出口形势没有正确估计造成的,固然欧美的设限有其政治博弈的成分,但更多的是缺乏控制的出口数量给人留下话柄。有关行业协会虽然呼吁行业升级,但一直缺少有力的数据说明和有效的调控手段,企业在看不到具体的数字时只会得过且过。
目前中欧纺织品贸易备忘录已经签订,中国对欧出口最具潜力的十类产品已经受到限制,剩下的问题就是在这个大框架下,如何确定出口份额分配细则。只有在细则得到合理制订之后,才能真正说国内纺织企业换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出口环境。本周商务部和国内62家纺织企业的商讨至关重要,它不仅牵涉到出口份额的基数怎么确定,企业之间怎么分配,还直接关系到业界呼吁已久的行业自律能否执行,如何避免量增价跌的内耗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行业的升级压力在外力作用下才开始真正显现,不能不说是纺织业的悲哀。纱线,坯布的巨大产能如何消化,生产结构层次如何拉开,如何避免和减少同质竞争,提升产品档次,都是横亘在前的难题。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纺织业只怕步履沉重,永无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