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棉花再次收出小阴,震荡区间和日内走势与昨日类似。电子撮合交易同样价格波动幅度不大,市场交投清淡,各月合同均价小幅下跌。有消息称,已有不少眼疾手快的中间商开始从撮合和期市上接货,而上周末郑棉507合约价格一度低于现货价格更让一部分先下手为强的棉商尝足了甜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市场一直担忧的仓单实盘压力。但撮合和郑棉若在此时忘乎所以的大涨,显然是不理智的――一方面肯定会大大降低中间商的接货热情。另一方面,尽管市场对棉价中长期趋势相对看好,但近期国内棉花消息面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并无实质利好出现,而且中美纺织品贸易前景不明也使得多数人处于观望之中。目前看来,郑棉与撮合市场价格上涨还需要更加漫长的过程。
现货市场继续保持微幅上扬的格局。当日发布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报收13447元/吨,未有变化,CC Index(229)报收13899元/吨,涨3点,CC Index(527)报收11830元/吨,涨14点。另一反映国内三级棉到厂均价水平的Cncotton B指数收于13502元/吨,涨32点。据中国纺织流通网了解,由于市场对现货缓慢上涨的中长期走势基本达成共识,加之库存不断消耗,相当一部分纺织企业都面临补库需求,只是因资金、接单、产品库存等系列问题,采购动作仍较为谨慎,市场上更多出现的是中小企业陆陆续续的零星采购,如“五一”节前那样的集中补库高潮则一直没有出现。市场价格方面,除河南扶沟等部分地区329级皮棉销售价格略有上涨,升至13700元/吨左右外,其它地区价格价格变化并不大,329级皮棉到厂价一般稳定在13200-13500元/吨间,但询价购棉的企业不断增多。
坚挺的现货价格,与低迷的纺织形势无疑是当前最大的市场矛盾。今年5月份以后的国内纺织形势,总的来说充满变数,日趋严峻。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也能明显感觉到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事实,国内纺企对欧美市场的抢闸出货风潮正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为争取抢在美国“封关”前出货,6月以来,众多纺织品出口企业甚至不惜成本,采取了空运方式。蛋糕只有那么大,一哄而上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今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已发布紧急提醒,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棉及人纤制内衣裤等三种纺织品在这几天就将遭遇封关;人纤制针织衬衫、人纤制裤子、棉及人纤制男式梭织衬衫等三种纺织品,也将在7月中旬至8月初遭遇封关。因此,不管中美贸易协商成功与否,本年度后期中国都将有更多纺织品企业面临转停产命运,毕竟寅吃卯粮,最终还是要付出代价的。其实,站在纺企的角度客观考虑,企业抢闸出货的行为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谁自律谁是傻瓜”。在无法统一起来的行业利益面前,势单力薄的企业只能作出个体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当然,美国的即将封关并不预示着纺织企业前景似乎就黑暗一片,大概算一下就能知道,美国对中国七种纺织品设限数量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进一步对棉花消费的实际影响都是较为有限的,业者对此不应过于敏感。
在纺织市场一片风声鹤唳之下,棉花价格的坚挺表现,无疑成了市场上的一道风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需求确确实实的存在。现在距离新的棉花年度已不到两个月了,新旧棉花价格究竟如何接轨?据我们了解,大部分地区棉农对今年的棉花价格充满信心,再加上棉花种植成本的提高,心理价位多在2.8元/斤以上。如果按照平均衣分36%,棉籽收购价0.6元/斤粗略折算,再加上皮棉加工费,标准级新棉收购成本至少应在13800-14000元/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