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纺织行业生产能力过剩、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国内纺织企业处于“内外挤压”状态。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6月召开的国际棉花会议上,看涨多于看落,但在出口形势不明朗的前提下,棉花现货的涨幅要大打折扣。目前纺企库存不多,国内纺织品需求仍看涨,7月下旬前后可能出现棉价反转、探高的契机。
国际:期货行情上涨 后市缺乏支撑
北京棉花展望信息咨询公司分析师李仁认为,从国际期货市场行情看,纽约期货市场近期连续3天暴涨200点以上,最主要是投机资金的炒作和原油、大豆等外盘的推动以及美国政府“Step2棉花补贴方案”的强势确立。
狂炒的一个原因是今年国际棉花需求大增,如土耳其、墨西哥等国进口量骤增,全球今年纺织品总量也有所增加;另一个目的不外乎想摆个“空城计”,引诱“缺口论”下的中国纺企进“套”。由于缺少中国进口和外部利好信息面的强劲支撑,纽期的上涨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纽约期货市场7月原油已突破60美元大关。因此涤纶短纤的成交价也一路飙升,从5月中旬的9900-10000元/吨涨到当前的10800-10900元/吨,对棉花行情产生横向托力,对棉花现货短线筑底、长线看涨形成支撑。但由于原油、涤短的根扎得太浅,没有形成实际的有效力量,因此后市崩盘的可能性很大,棉花的上涨缺少替代品的呼应。
国内:出口形势不明 棉企面临变数
从国内期货市场行情看,郑棉走出一波与纽期相反、独立的行情,说明国内棉花现货的形势远没有外界预期那样乐观。棉纺织企业基本还在观望,等待方向的明朗,并没有像部分涉棉企业宣传的那样“满大街找棉花”。目前令纺企头痛的主要问题一是7、8月份甚至整个下半年的订单没着落;二是输欧纺织品配额何时能分到自己手里,但由于大部分配额的利用率已过半,期望值并不大,主要是为明年的出口配额打基础;三是关注中美谈判的结果,期望有一个相对平稳的贸易环境。
由于害怕7月份美方对7类设限纺织品封关,国内签了外供单子的棉纺织服装企业加班加点赶货,装运。海关统计,仅5月27日至6月20日的25天时间里,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及化纤制内衣的配额利用率达到44.1%-46.3%,化纤制衬衫也达到25%左右。7类产品的配额利用率均己过半,有几类甚至达到80%-90%以上,因此,业内认为,再有一两个月的消化,纺企、服装厂可能出现无单可做、大面积停减产的现象。
从各棉纺织企业反馈看,6、7、8三个月订单情况很不理想,企业再加上拉闸限电(近日已相对严重,特别是苏浙粤等纺织大省)、高温天气、油价上涨的影响,减停产的威胁将持续上升。社会纺纱量肯定会降下来,对棉花、涤短的消耗量将呈现萎缩。
内需增长强劲 后市价格看涨
美国爱伦堡棉花进出口公司经理陈涛认为,今年新棉上市前,国际棉价稳中有升,国际棉界普遍认为中国新棉缺口很大,美国农业部认为2004-2005年度中国棉花缺口为170万吨,根据目前进口速度,6月我国进口16万吨棉花,今年以来共进口80-90万吨棉花,与美国农业部的统计出入较大。由于喊了八九个月的缺口到现在还没有全面显现,部分棉商支撑到“水落石出”的决心有所动摇,见好就收,回笼资金的心态明显上升。再加上农发行不断加大贷款回收本息的力度(特别是7月份,棉企纺企业还贷的压力都很大),持货待沽的棉商相应减少,资源向部分“咬定缺口不放松”企业集中。因此,在期末库存、纺纱量乃至纺企存储等众多因素无法确定的前提下,“缺口论”不宜无限放大。
统计显示,去年我国纺织品服装需求同比上升了19.5%,表明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今年7月-12月棉价都为顺价,说明棉商对明年的情况一致看好,国内棉花后期可能走俏。从国内期货市场行情看,后市价格已经高于新花价格。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棉花价格后市的上涨空间远大于下跌空间,纺织企业需要改变目前悲观的心态,市场情况实际没有想象中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