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对安徽的大、中、小企业调查看,大厂(包括上市公司)的棉花库存维持在2个月左右,二级棉花的到厂均价基本控制在13500—13600元/吨左右(二级棉是100%新疆棉),三级棉则以新疆、地产和外棉混用为主,但各厂的资金状况却相差很大,如安徽芜湖某大企业由于面临还贷、工资、产品回笼的资金压力很大,对棉花采购的付款施压,承兑,汇票,延期,分期付款是主要操作手法,供货的棉商和棉麻公司意见很大;而安庆某纺织集团却压力不大,一、二级新疆棉基本都是货到付款(据悉,该厂用棉70%左右是二级棉,30%左右是一级棉),决不拖欠,但对棉花质量的检验比较严格,降半个等级是常有的事,因此尽管现款现货,一些未经公检的棉商不愿卖给该棉纺厂。中小企业的原料库存不足20天,特别是气流纺纱厂家,普遍在半个月以内,由于采购量小批多次,而棉商也不愿意赊帐给纺企,因此小厂还能勒紧“裤腰”,全额付款提货。
从调查看,安徽大、中型纺企的开机率仍能达到95%—100%,几个厂家降低产量和开机主要是受拉闸限电的影响,采取三班两运转或避峰用电,但后道织造能力普遍有所回调。小企业,特别是气流纺纱厂的开机普遍不足70%—80%左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是资金回笼很困难,五月份的货款推到七月份甚至八月份,电话催、派人去都没有效果,主要原因是下游服装企业运转不开,资金和订单都被“套住”,脱身比较难。
被调查企业的棉纱布库存普遍在一个月左右,高的达到50天,低者半个月,坯布的库存和占压的运转现金要大于棉纱,企业认为,现在实行不接长单,不定价格,不做新客户的“三不”原则。对于后市,厂家和商家均认为,由于中美谈判还没有结果,等待消息面和政策的出台,棉价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但横向幅度不会大,14000元/吨(三级花)可能按住顶了。近日有棉纺企业小幅下调了纱布价格,逼近了纺纱、织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