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抢关出口,否则下半年就没有出口机会了!”6月27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向纺织企业大声疾呼。
———“抢关出口对纺织行业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一位从事对美纺织品出口的专业人士说。
———商务部外贸司发布消息:根据7月19日欧方公布的中国输欧盟10类纺织品清关率,输欧盟5类(套头衫)清关率为88.12%。一旦2005年6月11日~12月31日全国可出口数量用尽,期间货物运抵欧盟成员国后将无法进关。
输美347/348、338/339、352/652、638/639等4个类别配额在7月15日的清关率都已达到100%,但国内出口企业直到今天还在出口。
输欧5类配额7月18日一天的清关率达到9%,当天清关数量超过610万件,相当于配额时代近3个月的出口数量,7月19日及以后的出口数量还将更高。这样的出口速度和出口量放到哪一个国家都会使其更加畏惧并抵制中国产品。
而我们的纺织出口企业也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勇往直前、前赴后继,先出去再说,殊不知这将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亏损。依据7月17日我国海关的监测日报,输美347/348、338/339、352/652、638/639这4个类别的产品无法报关金额估计达4.5亿美元。
对于以上数据,笔者非常痛心。只要有任何一级组织能站出来呼吁或担起责任,就完全可以避免或延缓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然而,行业主管部门某领导却表示:“正是企业订单过多和争抢份额,才使得对美纺织品出口陷入乱象,陷入困境。”其指责企业缺乏自律,从而导致整个行业受累,同时也让“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努力得不到回报”。企业是有问题,但更大的问题和责任在政府。
所有相关人士都知道结果,但却没有任何人采取行动。我们要的不是疾呼、报道,而是行动,是尽快采取行动。所有关心纺织、热爱纺织的人士都有责任和义务向各级政府反映,正视并尽快解决实际问提。
作为一名多年来从事纺织工作的人,笔者就纺织特保产品出口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呼吁:
一、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并设法解决因配额用完而无法清关的特保产品的出口问题,以减少或弥补政策和制度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
二、尽快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或启动紧急应对机制,以减少因纺织品特保给行业、企业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三、尽快完善预警机制和产业安全体系,并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纺织出口企业的宣传,指导并规范其经营行为,增强风险意识。
四、为解决配额资源过度分散而导致其使用效果差甚至浪费等现象,应根据纺织行业和纺织产品的实际情况,改进并完善《纺织品临时管理办法》,建立规范、合理的配额调剂市场,以杜绝各种非正常形式的配额调剂。
五、鉴于纺织产品出口涉及相关部门较多,宜尽快建立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的沟通、协作机制和责任机制,着实把解决出口企业的实际问题真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