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严控”明显影响,因此全月生产与出口金额仍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棉纺织品出口数量有所下降,经济运行基本良好,但主营利润同比下降2。6%。一生产与进出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全国纱产量为403。7万吨,同比增长15。63%,当月纱产量为88。98万吨。其中,山东省纱产量为91。04万吨,同比增长36。3%;江苏省为82。97万吨,同比增长13。2%;河南省为39。95万吨,同比增长14。2%;湖北省为29。54万吨,同比增长11。47%。浙江省为25。9万吨,同比增长11。9%;福建省为19。28万吨,同比增长44。53%;再加上河北省的19。28万吨,上述七省的纱产量总和己占全国的76%。环比增幅最大的是湖南省,达到34%,增量为6100吨;其次是福建省,增幅为27%,增量为9900吨。环比减产最多的是江苏省,减少7700吨,其次是湖北省,减少5000吨,第三是新疆,环比减少3100吨。
1-5月全国布产量为110。78亿米,同比增长18。1%;纯棉布累计产量为57。21亿米,同比增长18。6%。
据海关统计,1-5月棉纺织品及服装累计出口119。8亿美元,同比增长13。5%。由于今年1-5月国内棉价同比上涨了约39%左右,因此棉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单价同比均有大幅上升,如棉纱线累计出口18。46万吨,出口数量同比下降了3%;平均单价为3200美元/吨,同比上涨了18%。棉织物累计出口17。58亿米,同比下降了11。45%;平均单价为1。1美元/米,同比上涨了20%;其中纯棉坯布累计出口3。87亿米,同比下降了18。2%,平均单价同比上涨了26。7%。
1-5月棉纺织制品累计进口20。29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棉纱线累计进口31。32万吨,同比增长9。9%;平均单价为2200美元/吨,同比上涨了4。35%。棉织物累计进口6亿米,同比下降3%;平均单价为1。38美元/米,同比上涨了7。8%。
今年以来国内棉价一直在高位运行,每吨棉花和国际上的平均价差大约2000元左右,使生产企业在微利、保本、亏损中艰难度过。1-5月全国棉、化纤纺织加工业企业数为5109户,同比增长了25%;亏损面为23。6%,与去年同期持平;产品销售收入为1295。7亿元,同比增长31。3%。虽然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期增长9。7%,达到27。57亿元,如考虑非主营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3。09亿元的因素,1-5月利润总额实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5%。亏损企业亏损额达12。06亿元,同比增长40。6%,环比增长29%;盈利企业盈利额为39。63亿元,同比增长17。5%,环比略有下降。国有及国有控股棉纺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日趋恶化,虽然企业户数还有534户,同比减少了16。6%,但亏损面为48%,同比增长了14%;利润总额为亏损3407万元,同比下降115。2%;亏损企业为257户,占行业亏损企业的21%,但亏损额却占行业的47%,亏损金额为5。64亿元,同比增长50%;全国色织行业抗风险能力优于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质量良好。色织企业数与去年同期持平,但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24。4%,达到13。48亿元;盈利企业盈利额为14。9亿元,同比增长了24。5%;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2亿元,同比增长25%。累计产销率为97。3%,与去年同期持平。自今年三月份以来,国内棉价一直缓慢下跌,其中的原因是随着增加棉花配额量的发放,国内棉花供应紧张的状况有所改善,棉花价格由短缺造成过高向合理价位靠拢。并且在新棉花年度里,随全世界和我国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棉花产量有可能会大幅增产,使棉花经营者对新棉花年度的棉花价格不看好,是造成国际和国内棉价连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严控信贷”又使棉纺织企业和棉花经营企业的经营资金遇到“断裂”感,从而引发国内棉价急剧下降,这又牵连棉纺织产品生产链的销售不畅,给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带来极大的困难。但是,要看到这困难是暂时的,因为(1)我们要相信国家宏观调控一定会釆取“软着陆”的措施,使棉纺织行业得到健康发展。(2)价格总是围繞价值波动。国内棉价由高位回落到合理的价位,短期内看对一部分棉纺织企业会造成一定的亏损,从长远看,有利于增強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未来几个月里,影响棉花价格走势的因素是多变而不硧定,虽然2003棉花年度的棉花供求基本平衡,但2004棉花年度的棉花产量到底是多少?7、8、9三个月是关键,同时还要看国家“软着陆”措施出台的时间和力度。希望企业在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在磨练中不断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