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运行是动态性质的产业经济表现,一般要了解它可以用一些行业经济统计数据来加以描述,比如销售收入、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产销率、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等指标,都可以用来反映行业经济运行的状态和结果。
在分析行业运行的工作中,采用上述指标在相关数据的支持下,按照一定的逻辑形成组合,行业运行似乎就变得表象化或者更直观了,统计数据文字化,文字表达图表化,不难做出关于行业运行"图文并貌"的文章。然而,要深究为什么行业运行会是如此,它的预期走势将会如何,又总有一种难以说清说透的"尴尬",这时,实际上是存在于行业运行中的"黑箱"挡住了我们梳理的视线,制约了我们对行业运行的认识水平。为此,我们应该抱着探索的精神,去发现打开行业运行中的"黑箱"之道。
先对"黑箱"设定一个"概念框架"
"黑箱"是人们认识未知领域的一个形象比喻。打开存在于行业运行中的"黑箱",需要对这个"黑箱"先设定一个"概念框架"。根据经济增长分析理论的基本点,构造行业运行"黑箱"内部主体部件应该有三类相关的要素:投资、出口和消费。它们一般被界定和形容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行业运行也不例外,可以同理做出解释。但只是知道这三要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要素结构、影响因素、各自贡献度和互相关联作用等方面,对"黑箱"的"概念框架"进行深度挖掘。
投资结构至少可以从区域走向、行业流向、投资主体、固定资产来源(国产或进口)多角度分析,而驱动投资的因素往往有政府追求政绩、企业追逐市场、利益和国外资本直接进入。投资对行业运行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当期行业投资增长加快,如果不出意外意味着下一期行业经济增长将会提速。出口贸易在结构上有产品、市场、方式、出口地之分,运转好坏与市场需求、供给结构、政策体制、国际环境直接关联。纤维消费受供给制约,更要受到收入、价格和销售渠道与方式的影响。
投资、出口和消费相互作用,对行业经济运行的贡献或影响力存在程度上的差异。我国的纺织行业属于生活性、出口型产业,消费对行业运行作用的权重最大,估计占到40%以上,其次应是出口约在30%左右,剩余的权重份额归属投资排序最后,不足30%。
投资这驾"马车"应咋个走法?
投资是未来的生产,搞清楚它的走向、评估它对行业运行的影响,是走好这匹"马车"的重要前提。2003年全国纺织行业仅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1000个亿,都干什么了,走到哪里去了,新增能力有多少已经转化为生产即投产了,对行业运行产生了哪些影响,当期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好还是不好,预期将有什么影响。这些都要基本了解,尽可能有一个客观评价和判断,变"黑箱"为透明,不然何以才能选择合适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行业性措施引导投资呢?
近年来,外商在我国纺织领域的直接投资出现了"北上"和"西进"的走势,改变了过去20年外商投资高度集中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的局面,开始大规模地向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华中地区的某些省份转移,特别是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外商投资增长非常迅速,湖北、安徽、河南、江西等中西部省份吸引外资也呈现向好势头,为这些省份行业经济运行带来了较大的活力。然而,这种情况本该是件好事,能够让我们切实感觉到它的存在,但却不能在总体上说得清楚,结果只能让其在那里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在"黑箱"中流动,也就谈不上给予宏观整体和行业发展上的协调引导。外资是这样,民营资本可能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