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语:中国纺织品产量和贸易居世界第一,直接就业人口达1900万,占国内就业人口总数的2.5%,然而,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环境并不如人意,纺织品贸易摩擦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成为中国企业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日前,由北京WTO事务中心主办,时代经贸杂志社承办的“中国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会上,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孙继文表示,简单的数量增长已不再是中国纺织品出口追求的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纺织品出口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
从数量型增长到质量型提升
据统计,2003年中国纺织品出口788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20%,目前外资企业出口占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3强,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中加工贸易占了1/3,多数产品以贴牌为主,产品只占出口10%左右,中国企业只赚取10%的加工费。孙继文认为,这些数据一方面表明中国正以劳动力和加工能力方面的优势为多双边合作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纺织业作为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已经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和加工配套能力,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的纺织品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但中国纺织品依然附加值低,利润率低,缺乏自主品牌等方面的问题。
面对中国纺织业出口面临的复杂环境,企业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实现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专家认为,为推动纺织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应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更新观念,提升纺织产业结构,鼓励企业通过对产品的设计、研发等软性技术投入的增加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而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扩大自主品牌,通过多种形式的贸易促进活动,推动品牌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创立有中国特色的自主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增强国际营销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加强行业互利,企业自律,互相监督,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通过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通过走出去到国外投资设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设立贸易公司等方式,积极大胆地寻求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维护自由品牌和高科技产品的权益。合理利用资源,倡导循环经济,大力推动绿色纺织品的生产和出口。
加快推动纺织业的产业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孙淮滨认为,现在说中国的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非常强,实际上我们这个产业是以满足国内内需为主要动力的,现在我们每年纤维产品大约有70%用于国内消费,这种消费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内需支撑。为满足这样的需求,我们这个产业要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走产业升级的道路。按照这样的发展原则,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在未来五年内,出台一个纺织业的总体规划,把行业发展方向明确定位在产业升级之上。围绕这个发展方向,我们将出台全行业的技术进步纲要,把整个产业升级需要攻关的一些技术领域,攻关项目,做出明确规定。这样使我们的企业,包括我们的科研院所都可以根据产业升级的需要进行攻关和科研,由此来推动整个纺织业的产业升级。
增长方式转变要注重品牌建设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表示,我国纺织服装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特别注重抓好品牌建设,抓品牌建设要注意抓品牌内涵。我们可以从世界公布的500强企业以及5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看出,这里既有商品的成分在里头,也有服务的成分在里头。所以我们应该把它结合起来。品牌的建设要体现出差异化,品牌应该有不同的定位,不一定都是走高档品牌,因为品牌本身是随着市场而产生的,那么市场是分层次的,所以我们的品牌也是应该分出层次。
曹新宇说,作为企业来讲,首先应该弄清自己品牌的定位,是做低端品牌,还是做中端或者高端品牌,或者是做贴牌加工的品牌,这都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做出理性的判断。同时企业在抓品牌的过程中,要有阶段性建设的目标,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企业也不要贪图品牌建设能够一蹴而就。应该分阶段来实施你的品牌战略,可以先从地区性的品牌做起,现在有些企业已经在一些地区确立了自己的品牌优势,尽管范围还不大,但是循序渐进最后就会做到国际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