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PTA/CTA(精对苯二甲酸/粗对苯二甲酸)装置干燥机等关键设备过去一直靠从国外引进。2009年11月13日,两台国产百万吨级 PTA/CTA大型干燥机在重庆鹏威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式开车结束了这一历史。在100%满负荷的情况下,装置工作效率、出料质量均达到了用户的要求,半年来一直平稳运行,成为大型干燥机国产化的优秀范例。国产百万吨级PTA/CTA干燥机的诞生,显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这一奇迹的创造者,就是当时的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在的中航黎明锦化机。
2004~2005年,中航黎明锦化机对国内已建成的60万吨/年PTA装置厂家进行广泛调研,完成了管式蒸汽加热干燥机冷凝水排放装置、回转干燥机用进料密封两项新型国家专利的申报工作。此后,以百万吨级PTA/CTA干燥机的研制为契机,当时的锦化机集团公司作为标准第一起草单位,完成了《蒸汽加热管式回转圆筒干燥机》行业标准的发布实施工作,添补了国家行业标准的空白。锦化机还与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北京化工大学合作,联合开发了60万吨/年PTA项目干燥机中试装置并完成了相关试验工作,并形成了一整套大型PTA/CTA干燥机设计、制造的专有技术。
2007年9月17日,重庆蓬威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与锦化机集团公司签订了百万吨级PTA/CTA回转干燥机订货合同,标志着百万吨级PTA /CTA干燥机首台套国产化迈出了第一步。
要实现百万吨级PTA/CTA干燥机国产化,锦化机必须翻越大、难、新、精四座高山。
大即产能大、规格大、重量大。百万吨级PTA/CTA干燥机是国产化产能最大的干燥机,分别为136吨/小时和138吨/小时;其规格分别为直径4.2米,长32米和直径3.8米,长27.5米;重量分别达390吨和285吨。
百万吨级PTA/CTA干燥机的第二个特点是难,设计难、制造难、检测难、运输难、
设计环节是干燥机实现国产化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化工工艺计算、喂料机结构、密封结构、汽室结构等等是必须攻克的难关。为取得良好的密封效果,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锦化机在密封结构设计上运用集团公司的专利技术,实现了密封磨损的调节补偿功能,确保了密封性能安全可靠、动密封点磨损轻、磨擦功率消耗小。
对于大型干燥机的汽室及冷凝液排放装置的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到传热效果、制造安装和运输等因素。为此,锦化机采用全新的内排放式结构,并在中试干燥机上应用了得到验证的集团公司专利技术,以确保冷凝水排放顺畅,气水分离效果明显,装置运行稳定。
在整体强度分析基础上,锦化机选取合理的计算工况,对干燥机的整体结构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和应力分析。
虽然完成了前期设计,但要将图纸工艺变成真实的产品,还需要跨越更大的难关。筒体的组对与整体加工、滚圈的组装、管支架的组对、汽室及出料螺旋的组对及焊接、大面积抛光都是设备的制造难点。为保证筒体上滚圈的同轴度,锦化机采用落地5m×30m卧式车床进行筒体加工;PTA干燥机管支架共13 排,每排16块管支架,为保证管支架管孔组对的同轴度,锦化机采用激光束定心,以激光束作为轴线组对管支架的方法,最大限度排除了成组管支架加工所带来的误差。
百万吨级PTA/CTA干燥机的第三个特点是新。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集成了锦化机的三项专利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精是百万吨级PTA/CTA干燥机的第四个特点。2008年8月28日,CTA干燥机在锦化机特种反应器厂房内进行了空负荷试车,各项检测数据均优于行业标准,优于设计指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2008年9月2日,两台干燥机又通过了东北大学、中国化工装备协会等权威部门专家的鉴定。
2009年11月两台百万吨级PTA/CTA大型干燥机终于在重庆鹏威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车,宣告了我国大型PTA装置干燥机等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