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棉价格比较合适,质量也不错,如果不是配额和滑准税限制,我们外棉使用比重会再增加一些。”针对眼下市场上认为外棉优势逐渐丧失的言论,江苏南京一家纺织企业原料部负责人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外棉的优势不仅仅在于价格,而国棉更不可能长期通过滑准税这种打压别人的办法来自保。
“十一”前后,国内棉花价格走低使得内外棉价差逐渐拉小甚至出现倒挂,这让一些国内棉商看到了“机会”,按照历年经验,如果内外棉价差低于1000元/吨,外棉对国棉冲击力度有限,但是从目前国内市场情况来看,纺企并没有因为内外棉价差缩小而更多的关注国棉。中国棉花网记者就此问题走访了几个使用外棉的纺织企业,了解一下国内棉纺织企业对于目前国棉和外棉的看法。
上海某纺织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目前进口外棉更多的是看重外棉的品质和价格。该企业采购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们生产的丝光棉素来为业内所称道,但是丝光棉对原料要求较高,所以他们必须进口大量的埃及吉扎棉。去年以前,由于吉扎棉价格并不高,所以他们外棉的使用比例基本是100%,随着近期吉扎价格上升很快,他们不得不增加国内长绒棉的用量,但是比例也控制在50%以内。
该负责人说,除了丝光棉之外,他们还生产高支纱,所以还采购了大量的澳大利亚棉,这主要看重外棉的价格。目前相当于国棉229级的澳棉到厂价在60美分/磅左右,折合人民币在13000元/吨出头(净重结算),而作为可以替代澳棉的新疆地方棉,目前在上海现货提货价是13800元/吨(公重结算),两者价差几乎还能到1000元/吨。
前述的江苏某纺织企业使用外棉则更多看重外棉的品质、价格和使用习惯问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对国棉的“三丝”问题极为头疼,为此不但要承担很大的挑拣成本,还随时面临下游客户对质量的投诉,而外棉在这方面比较有优势。
该负责人还对记者提起了棉企的使用习惯问题,过去很多纺织企业没有用过外棉,对外棉不了解,因此不敢轻易使用,而且外棉比较少、品种单一,所以,即便内外棉价差几百元,很多企业还是要用国棉。现在不同了,近几年外棉越来越多,纺织厂使用外棉基本没有什么障碍,他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基本每天都能收到各种各样的外棉报价,“不要说内外棉有价差,即便没有价差,纺织企业也未必会用国棉”。
作为纺织企业,两位接受采访的纺企负责人都表达了对滑准税的不满,上海这位纺企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滑准税5%起征点对应的价格在61.55美分/磅左右,而纽约期货11月合约不过48美分,中间价差13美分。就拿他们日前采购的这批澳棉来讲,价格为61美分/磅,如果不含滑准税价格不过10653元/吨,而包含滑准税,他们的价格到了13000元/吨以上,两者价差1400元以上,这还是高等级棉花,如果低等级棉花,价差就更是惊人。他认为,这对于下游不畅的纺织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进而建议,国家应该根据外棉价格适时调节滑准税,这才不利于纺织企业在公平环境中竞争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