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分析:机遇与挑战并存
公司隶属于缝制设备行业,主营工业缝纫机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目前随着全球缝制设备产业加速转移以及国内纺织服装业配额取消,传统的缝制设备行业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首先,全球缝制设备产业加快转移给国内产业升级和扩大出口带来机遇。全球缝制设备产业经过几轮调整和产业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缝纫机生产基地,占世界总产量50%左右。目前随着高档缝纫机和特种机的转移,国内缝制设备产业升级加快,工业缝纫机向高档次、多品种、系列化方向发展,具备"高精、柔性、智能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比重加大。尽管我国缝纫机出口已占世界贸易量的40%,但交易额仅占世界(60-70亿美元)的5%,因此,产业升级有助于拓宽我国缝制设备的出口增长空间。根据轻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缝制设备出口占国际贸易量的70%,国际贸易额的50%,真正成为世界缝制设备生产强国。
其次,2005年1月1日所有纺织服装业配额限制(占49%)全部取消,将引发国内服装业对缝制设备的新一轮扩大再生产和投资。2002年我国入世时恰逢配额取消的第三阶段,导致我国纺织业出口额从2001年的533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804亿美元,两年增长了51%。根据国泰君安研究所李质仙的推算,2005年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业出口有50%以上的增长空间。而世界银行测算,2005年配额放开后,中国纺织品在世界的市场份额将由2002年的17%扩展到45%。目前我国共有隶属于纺织、轻工、军工和乡镇的服装企业近10万家,其定单规模扩大和整体水平提高将对缝制设备的需求稳步增加。同时,考虑到缝纫机的更新需求(生命周期5-7年左右)以及进口替代需求(每年进口20-30万台)也非常巨大。
不容忽视的是,行业竞争、宏观调控以及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也给缝制设备行业增长带来一定挑战:
其一,宏观调控与汇率升值预期对行业有负面影响。从2004年4月份开始的宏观调控对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比较大,由一季度的87%回落到三季度28%,预计2005年进一步回落到20%左右。同时服装设备出口比例占30%左右,在缺少产品定价能力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会减少行业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
其二,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将会使预期的配额取消效应有所降低。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自2005年1月1日起对部分纺织品采取从量税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征税范围包括外衣、裙子、裤子、非针织衬衫、针织衬衫、睡衣内衣等六类纺织品,共148项产品。此次征税范围覆盖面较广,涉及出口额约占我国服装出口额60%以上(以2003年计)。但由于以产品最终形态区分,对产品单价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影响较小,因此有助于我国规范、改善纺织品出口结构,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
其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盈利能力下降。随着民营资本和外资的纷纷涌入,产业集中度下降,缝制设备业竞争更加激烈。尤其中低端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平缝机出口单价低于100美元已很常见。2004年1-8月行业销售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18%,而成本压力使得行业利润总额基本持平。
公司基本面:行业龙头处于结构调整中,业绩平稳增长
面对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公司加快结构调整,改变目前"高不攀、低不就"的产品结构。
1.行业龙头优势成为结构调整的基础。公司连续7年以30%左右份额成为国内缝制设备行业龙头,主导产品包括高速平缝、高速绷缝、高速包缝和电脑绣花机等16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技术、规模、营销优势。目前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会,在原有三菱技术的基础上,扩大与全球顶尖公司日本兄弟、德国杜克普合作范围,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形成西安、临潼和菀平三大块生产基地,在保持50万台产能基础上,通过优化配套能力、开发系列无油电脑缝纫机,巩固行业内领先优势。
2.结构调整与合资合作分享行业增长机遇
目前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合资合作,以培育新的增长点:
(1)通过与标准集团的股权转让,公司持有合资公司兄弟标准40%股权,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兄弟标准主营高档工业缝纫机,产能20万台,2003年主营收入4亿多元。2003年标准股份获取半年投资收益1735万元,预计2004、2005年投资收益将达2800万和3200万左右。
(2)与德国杜克普ASS合资(公司占60%股权)的开袋机项目具备一定增长前景。该项目2004年8月底开工,不到半年就顺利投产,12月份销售20台开袋机,预计2005年可以完成300台,定价12万元,较德国本土18万元低30%。目前国内基本靠进口,市场容量5-8亿元。
(3)调整出口区域结构,拓展市场空间。公司是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出口退税15%),依靠完善的营销体系和良好的性价比(比日韩同类产品低25%),产品销往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印度、印尼以及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从2000年的800万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3500万美元。2004年上半年土耳其受伊拉克战争影响较大,公司加快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市场开发,预计2004年出口收入接近去年水平,2005年有望达到4200万美元左右。
3.需求波动、成本上升以及销售结构调整将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2004年三季度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17%和28%,导致1-9月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6.8亿和0.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我们认为,三方面因素要求我们对公司盈利能力有个合理判断:
首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波动值得关注。就国内市场而言,一、三季度通常为公司产品销售旺季,但三季度停电以及南方地区"民工荒"导致服装企业开工不足,使得原有定单需求推迟,库存增加(1-9月份3.2亿元),预计四季度有明显好转。国外市场方面,重大政治事件会影响产品需求,如目前公司最大出口国土耳其受伊拉克战争影响需求明显下降,而2005年我们预计东南亚海啸事件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会影响公司出口增幅。
其次,生铁、铸件等原料价格上涨会降低公司毛利率水平。公司除旋梭、控制件外,核心部件达到国产化,公司年用铸铁近万吨,受钢材涨价影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毛利率水平26%左右。
最后,公司销售结构调整也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内销和外销毛利率有差异,三大品种(平缝机、包缝机、绷缝机)毛利率也不一样,因而出口增加和平缝机价格调整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另一方面公司销售政策调整也影响盈利能力。从2004年开始公司取消了给经销商的技术服务费(占营业费用50%左右),改为直接以降价方式抵减服务费,导致营业费用大幅下降的同时,主营收入也有所下降。
综合以上三大因素,我们认为2004、2005年公司处于结构调整中,产销量在47-50万台左右,主营收入平稳增长,分别在9亿元和10.8亿元左右。盈利能力方面,综合毛利率还会小幅下降,而销售净利率得益于销售政策改变而基本稳定。
配股投资无油电脑和特种缝纫机项目,加快结构调整
公司目前配股资金主要用于发展无油电脑平缝机和特种缝纫机两个项目。其中无油电脑机项目已开发多种样机,并引进机壳加工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公司高速平缝机产能进一步扩大,技术更新与国际同步。而特种机放在西安西郊的新工业园区内,占地400亩,主要投向加固缝、曲折缝、锁眼机、定扣机等特种缝纫机,实施多品种、小规模生产。公司预计投产后两年可达到销售收入4亿元,利润总额1亿元左右。我们认为这两个项目可以得到日本兄弟的技术支持,也是缝制设备发展方向,对公司适当提升竞争力、增加收入有好处。但由于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对配套体系和人员要求较高,我们认为要实现预定的收入规模有一定难度。同时,公司此次配股资金远小于原先预计的3亿元,不足部分需要银行信贷,预计今后两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会有所上升,从而增加财务费用。
●预计公司2004年、2005年主营收入增长平稳,按最新股本算,EPS预计0.37元和0.40元左右。就目前股价而言,我们给予"谨慎推荐"建议。
(上海证券报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机械行业分析师 许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