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的一年,面对配额制度的取消,世界纺织业反应激烈,中国纺织业从来没有像2004年这样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普遍的观点认为:一旦纺织品配额被取消,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受惠国;较为流行的预测是中国将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中接近处于垄断地位,这不仅影响到美国等发达地区纺织服装业,而且会给一些发展中国家纺织业造成冲击。2004 年3月,美国、土耳其、墨西哥等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组织结成联盟在土耳其发表《伊斯坦布尔宣言》,呼吁世贸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将取消配额的最终期限推迟到2007年底,有60多个国家、115个贸易集团合同业组织陆续在该宣言上签字; 6月15日,纺织服装公平贸易全球联盟于在布鲁塞尔举行峰会,要求世贸组织重新考虑全球纺织服装配额延期问题,有50 多个国家的代表表示,将要求本国政府敦促世贸组织重审贸易政策;美国大选前夕,99位国会议员和29位参议员致信白宫,敦促布什总统同意世贸组织重新考虑配额取消的最终期限――然而,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反对之声,最终都未能扭转配额如期取消的定局, 因为这毕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国纺织理直气壮地走进了后配额时代!
一年来,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伴随着配额的取消,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种种贸易摩擦也进入了多发期。美国纺织和纤维制造者协会以“中国产品对其造成产业威胁,导致大规模失业”为由,一次又一次掀起波澜,要求其政府对中国输美产品实施“特保涉限”,产品类别涉及胸罩、晨衣、袍服、针织品、长裤、衬衣、被单、内衣、袜子、精梳棉纱等;2004年6月中旬,欧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第35类纺织品展开反倾销,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纺织品遭遇到的案值最大的一次反倾销调查,其涉案金额高达5.8亿美元左右,被调查对象涉及中国企业近1000家;还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争端,如印度绸缎商向政府提出申请,欲对我绸缎出口进行反倾销调查;此外,各种非贸易壁垒更是花样翻新,比较突出的是通过对出口产品的环保要求,道德认证等提高产品准入门槛。所有这些,一方面表明中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使他们感受到了中国纺织品的“威胁”和压力,同时也说明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实施产业升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已成为行业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棉价油价电力多重考验下
行业仍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2004年度,棉价暴涨暴跌,自上年10月以来由13200元/吨上升到18500元/吨,涨幅高达40%,2004年3月份以来,又急剧下跌,目前已降至11000元/吨,对棉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油价大起大落,从56美分的高位迅速跌至目前的42美分, 直接牵动着对进口原料依存度较高的化纤行业;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一些地区实行“停三开四”,甚至“停四开三 ”,对发展势头正猛的东部沿海地纺织工业带来严重影响。面对诸多不利因素,我国纺织行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发使用新的原料资源,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等新型纤维的开发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大豆纤维还获得了国际发明奖;在多种纤维混纺交织的研究和使用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开发出一大批新产品,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 ,也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效益。与此同时,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开发和使用节能型新设备、新产品,从而提高了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产业抗风险能力。由于采取了种种有力措施,尽管遇到多重困难,行业的生产经营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全年生产和出口仍保持了快速增长。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提供的数据,2004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438.1亿元 ,同比增长25.18% ;销售收入13745.4亿元,同比增长26.46%。销售增长高于产值增长,说明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近几年来一直高速增长的纺织服装出口又有了新的突破,据海关统计,1-11 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884.45亿美元, 同比增长22.00%,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6.70%,再创历史新高。尽管由于时间关系,全年的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完全可以预计,2004年的中国纺织业又是一个硕果满枝的丰收之年。
产业集群方兴未艾
创新升级成为关键
盘点过去一年发生在纺织行业的重大新闻,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别令人瞩目。2004年1月9日,新年伊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就在北京人大会堂隆重发布第二批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名单,而在岁尾将至的12月3日又在广东西樵召开产业集群创新现场会,向第三批产业集群地区授予牌匾。迄今,共有37个市(县)52个镇被确定为产业集群试点,其经济总量占全国纺织行业的30%。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02年开始进行产业集群试点,首期试点名单于2002年底发布后,在各产业集群地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地方政府领导和业界的大力支持,在许多地区出现了积极发展纺织产业,踊跃申报基地市(县)和特色镇的局面。
为帮助和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产业集群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组织专家进行调研,提出了促进集群产业升级的新思路,即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构筑产品研发、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五大服务体系,简称为“一个平台,五大支柱”。在广东省政府、佛山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今年5月18日正式启动西樵纺织产业创新平台示范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西樵试点取得进展。
为在更大范围内宣传推广他们的经验,12月3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广东佛山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全国纺织集群产业创新现场会议暨第三批纺织产业集群命名授牌仪式”在广东西樵召开。这是一个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广东省政府、各省市经贸委、行业办、各产业集群地区政府领导、企业代表及其他有关领导共计一千多人参加的行业盛会。与会代表现场参观西樵纺织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观摩取经,表现了对产业集群创新问题的极大关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在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提高纺织产业集群的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是中国纺织工业在新时期实现产业升级的基础性工作;西樵的实践对纺织产业集群的产业创新和全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重要启示。
纺织会展如火如荼
成为行业亮丽风景
2004年,随着纺织行业的蓬勃发展,会展业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无论是在展会规模,国际化程度,还是参展商、参观商的组织上,都创出新的水平。3月,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国际面料及辅料博览会(春夏)、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四展联手,同时亮相京城;9月,上海迎来展会高潮,先是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和非制造布展的隆重举行,之后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秋冬)、中国国际面料及辅料博览会花开并蒂,轰动上海;10月,北京中国国际纺机展再次引来展商云集,观者如潮。在国内会展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等展会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取得的效果越来越显著。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来华国际展有10个,展出面积突破30万平方米,组织出国展9个,出展摊位超过500个。
除上述外,地方展会更是十分活跃,既有省会一级政府主办的纺织展会,也有产业集群地区主办的展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和各种“节庆”同时举办的),这些展会覆盖纺织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三大领域,显示了中国纺织行业的旺盛活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促进行业发展,加速品牌推广,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造后配额时代共赢的未来
全球纺织经济论坛在京召开
3月29日,首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国内外代表超过400人,其中海外、港台、驻华使馆人员逾百人,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59 个行业组织,30 多家国际知名公司和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外商投资协会、进出口商会及各省行业管理部门和协会有关人士,国内知名企业、纺织经济专家齐聚北京,共同商讨配额取消之后,全球纺织服装业的新形势,新战略。
论坛以“合作、发展”为宗旨,以“后配额时代:创造共赢的未来”为主题,以纯粹的民间形式,探讨在贸易自由化新阶段全球纺织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国家间与区域间产业合作等新的战略性课题,对共赢的前景进行谋划。通过这次交流,对我国纺织行业今后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合作,加强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签署合作备忘录,对今后的合作与交流体制进行了探讨。
倡导“高品质纺织、高品质生活”
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上海举办
5月24日,全球纺织界最具影响力、号称纺织界“奥运会”的世界纺织大会,在上海召开。世界纺织大会从1910年开始在世界各国轮流举办,迄今已是第83 届,这是该会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中国纺织业界的高度重视和世界各国纺织业的强烈反响。 有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境外代表200余人,发表学术论文360多篇,举办专场报告270多场。本届世界纺织大会以“高品质纺织、高品质生活”为主题,推出学术论坛、技术论坛、产业论坛系列活动,突出关注了世界纺织产业向亚洲转移、向中国转移这一大趋势,深入探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中国乃至全球纺织产业发展的各类问题。来自全球纺织界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