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配股消息影响下的非理性下跌导致公司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
摘要与评级:
★清晰的战略是其快速发展的前提;良好的合资合作条件是其持续发展的客观保障;不断提升的研发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是其稳健发展的物质条件;娴熟而谨慎的资产运营能力是其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
★预计公司2004 年主营收入、净利润分别达到91835.51万元和11836.82万元,2005年主营收入、净利润分别达到112039.32万元和13858.70万元,同比增长22.00%和17.08%。
★目前三家上市公司:标准股份、上工股份和中捷股份,按照2004年每股收益计算,其市盈率分别为14.2、19.5和123倍,标准股份在市盈率方面明显低于另外两家。
★本次配股预计募集资金净额12,898.4万元,将全部用于"无油电脑和特种工业缝纫机生产"项目建设。在无油电脑与特种工业缝纫机领域国内市场供需缺口明显,其中蕴藏巨大商机。
★公司在国内缝纫机械行业的龙头地位近期将不可动摇。凭借其核心竞争力、逐步增长的业务规模、良好的投资回报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发展前景,公司正在逐步成为我国缝纫机械领域的蓝筹典范。
★公司上市以来,股价基本随大盘波动,无过多炒作迹象。但2004年12月以来,在配股消息的影响下,调整幅度较大。在部分投资者非理性抛售之后,目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安全区间,投资价值凸现。
★二级市场价格具有流动性和波动性限制,对于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来说,要想在目前的价位上得到自身需求的数量,具有相当的难度,建议投资者积极参与申购公司的配股股份。
我们认为,目前公司合理的市盈率区间应该为18~20倍,按照2005年全面摊薄每股收益0.40元计算,公司股票的合理价格中枢应在7.60元左右,该价位相对于2004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5.25元高出45%,因此我们给与公司股票"买入"的投资评级。
第一部分 公司基本情况分析
一、公司历史沿革
标准股份前身为上海惠工铁工厂,创建于1946年,是我国缝制设备制造业中的骨干企业之一。1971年该厂内迁至陕西临潼,更名为"陕西缝纫机厂"。1981年,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生产的需要,成立了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1989年,该公司在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公司。1997年10月,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公司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制,更名为"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5月7日,经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以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有限公司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吴江市菀坪镇工业公司等4家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核准,股份公司采取上网定价发行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4500万股,并于2000年12月1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表2 公司主要对外投资和控股子公司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信息
二、公司产品分析
公司主要经营系列工业缝纫机,特种工业缝纫机,机电一体化产品,机械设备的研制、开发、生产及销售,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开发,信息咨询服务等。目前,公司具有年产各类工业缝纫机50万架的生产能力,产品包括高速单针平缝机、双针平缝、绷缝、包缝、特种机、机电一体化缝纫机、电子缝纫机、电脑绣花机等16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并且研发的新产品已经全部形成批量生产。2003 年年报显示,缝纫机机头占公司总收入的80.32%、毛利的86.10%;缝纫机架板电机及零部件占收入的18.32%、毛利的11.97%。
公司主要有三个主机生产基地,其中临潼工厂最大,占产值的60%左右,该厂区的开袋机业务将成为其未来的利润增长点;西安工厂主要生产附加值比较高的特种缝纫机,比如曲折缝、钉扣机、加固机、锁眼机以及开袋机等,该厂区特种机业务将在未来的几年中得到重点发展,收入比重将逐年提升;吴江工厂是国内最大的厚料工业缝纫机生产基地。厚料机业务将每年保持稳定,预计比重将逐年下降。零配件供应方面,自动控制系统和旋梭主要依赖进口,挑线杆和伞齿轮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一般零配件主要依靠多年建立的配套体系供应。
三、公司生产规模分析
公司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缝制设备制造企业,是我国工业缝纫机行业的龙头企业。除了标准股份以外,国内规模较大的企业还有上工股份(600843)、中捷股份(002021)、飞跃集团、宝石缝纫机实业公司、以及外资企业日本重机和日本兄弟公司等。
上世纪90年代,标准、飞人、上工以及华南是中国四大缝纫机名牌企业,其中只有标准通过改制、改革使得技术以及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另外三家都基本上走了下坡路,特别是飞人和华南已经不复存在,而上工投资净水器的失败,以及收购德国杜克普·阿德勒公司后前途未卜,都使得其举步维艰。目前行业内尚能与标准竞争的只有飞跃,飞跃利用低档次、低价格策略曾经在一些市场上战胜过标准,但总体而言,飞跃的产品以中低端为主,研发能力及产品储备远不如标准。所以,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市场占有率上来看,标准都是目前工业缝纫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第二部分 公司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技术优势
目前缝纫机技术水平最高的要数德国的杜克普和日本兄弟公司。公司原有的缝纫机技术主要来自日本三菱。在自主研发方面,公司成立了行业内唯一的一家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是行业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的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达2-3%。公司拥有180多人的研发队伍,也是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了机电一体化电脑控制高速自动剪线平缝机,并将自行研制的电脑控制技术运用于缝纫机行业,填补了该项产品在国内的空白,加快了我国缝纫机自动化的进程。另外,日本兄弟公司曾委托标准贴牌生产高速平缝机,也表明公司的技术水准和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积累,开发了多种特种机产品,现已完成试制,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二、合资合作优势
在与外资合作方面,公司已经于2003 年收购了兄弟标准的40%股权,间接拥有了兄弟公司高端平缝机和包缝机技术;近期又通过与ASS 公司合作,拥有杜克普公司开袋机产品技术;未来公司还计划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掌握兄弟公司的无油电脑缝纫机技术。
2003 年5 月底,公司用11635 万元资金收购兄弟标准40%股权。兄弟标准原是标准集团和日本兄弟的合资企业,主营高档高速平缝机和包缝机,产品档次较标准股份高,年产能在20 万台左右。2003 年实现销售收入4.14 亿元,净利润7373.01 万元,标准股份获得其半年的利润贡献1481.79 万元。预计2004、2005 年投资收益将达3700 万和4100 万左右。
公司与德国杜克普员工设立的ASS 公司合作,开发开袋机产品,技术由ASS 公司提供。据公司介绍,ASS 公司的开袋机是目前技术水平最高的产品,国外最高售价达26 万元,最低价格也在18 万元左右;公司推出的价格将在12-13 万元左右,毛利率估计在50%以上。目前,该产品在国内基本依靠进口,或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工作效率极低)替代,初步估计市场容量约4000 台。公司与ASS 公司合作的代价是:利润实现4、6 分成,公司利润占比为60%,ASS 占40%。
三、产品出口优势
公司是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出口退税率为15%。公司依靠完善的营销体系和良好的性价比比日韩同类产品低25%,产品销往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印度、印尼以及香港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的出口额从2000 年的800 万美元增长到了2003 年的3500 万美元,2004年上半年,除土耳其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外,其他市场都成倍增长。估计2004 年全年出口量将达到4900万美元左右,2005 年进一步上升到6000 万美元左右。
第三部分 公司财务分析
一、稳定的盈利能力
由于缝纫机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往往通过降价销售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因此近几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0 年的33.39%下降到2003 年29.61%,其中主打产品机头的毛利率由2000 年的40.77%下降到2003 年31.75%。为了稳定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将用新产品6610 型高速平缝机来替代GC6-1 产品,该新产品的价格将在1500 元以上。通过新产品的推出,结构的调整,我们预计未来两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将将会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另外,虽然公司毛利率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