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1月13日消息:据江南时报报道,据江苏阳光(600220)最新发布的公告称,无锡阳光置业拖欠该公司3.41亿元欠款截至1月7日已经全部还清。江苏阳光8亿募集资金打“水漂”的风波似乎应该平息了,这也应该是江苏阳光在事发第一时间发布公告的目的。但是,本钱还了,增值的钱哪去了?江苏阳光、阳光置业、华博纺织三者之间究竟是怎么回事?
阳光置业仍属江苏阳光
公司的老板换了几个月,员工居然会不知道!这种事在小皮包公司身上很常见,但是发生在阳光置业这样的大公司身上却让人难以置信。
当记者向阳光置业的员工问及公司股权从江苏阳光转出后有什么变化时,阳光置业的员工愣了好一会后连呼不可能,“什么股权转让,我们都是阳光集团派过来的,我们的人事关系都在阳光集团,我们公司运行一直很正常,没听说有什么变化。华博纺织有限公司根本就没听说过。”
而江苏阳光证券部的一位高先生告诉记者,阳光置业的工商营业执照变更到2004年的12月27日完成,该公司的人事等各方面可能还没来得及调整。
而早在2004年8月31日,江苏阳光就发布公告,宣布将持有的阳光置业90%股权与远翔物贸、新发呢绒、赛特科技、金业投资和砖瓦厂(以下简称“五家法人”)持有的华博纺织100%股权进行置换。为什么工商营业执照等手续4个月后才办理,五家法人为什么迟迟不接管阳光置业。这些有违常理的举动,不得不令人怀疑。这些事情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
为何抛弃阳光置业
2003年5月,江苏阳光出资1846.7万元从公司第一大股东江苏阳光集团的子公司江苏阳光置业和江苏阳光集团的控股股东阳光投资手中,收购了阳光置业90%的股权。同时,江苏阳光的子公司江苏阳光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阳光进出口)也出资205.1万元受让了阳光置业另外的10%股权。
当年江苏阳光这一系列举动给人的感觉是这个纺织业龙头要大举进军房地产业了,可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阳光就“失宠”被抛弃了。
高先生对此解释是,当时公告里已经讲得很清楚,我们不看好阳光置业的前景。“你知道阳光置业的销售情况吗,你觉得它跟万科、顺驰比起来还有竞争力吗?”高先生的反问让记者无言以对。为何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江苏阳光对地产业的信心会有这么大的跌幅,宏观调控的影响恐怕还没有这么大。可能南京人还能记得,2002年江苏阳光置业初来南京的时候就一举击退了包括万科、栖霞建设在内的众多地产大鳄以9.11亿元的天价拿下了南京聚宝山地块,当时的豪气现在怎么全没了。
阳光置业真的像高先生所说的那么差吗?阳光置业的房子到底卖的怎么样?阳光置业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阳光置业所开发的阳光城市花园一期已经全部销售出去,二期也已经销售出一部分了。目前的单价已经卖到5500元/每平米。公司的业绩和运行都比较良好。而顺驰、万科等竞争对手也证实阳光城市花园卖的还行。
为什么要把自己不错的孩子硬说成是坏孩子?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是阳光集团使的障眼法,阳光集团通过江苏阳光在股市上圈钱,然后用募集来的资金炒地皮。地皮到手了,房子造一半了,预售款收到了,阳光集团就让江苏阳光搞个“置换”退出这块肥肉,自己独吃暴利了。也就是说,全国的股民们集资为阳光这个大股东买来地皮,造好房子(包括业主的预购款)。但是红利,是阳光集团独享的,股民没份。说穿了,它是把丰厚的利润给转移到自己腰包里了。
华博纺织是怎么回事?
用一家处境不错的房地产公司去换一家纺织企业,这样的投资战略让人看不懂。房地产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增速放缓是事实,可纺织业却是传统的过度竞争行业。江苏阳光会做这样亏本的买卖吗?恐怕是人都不会。
记者通过114查号台查询华博纺织有限公司,查号台却告之没有登记。江苏阳光用阳光置业换来的公司居然在查号台查不到,后经知情人士指点,华博纺织有限公司在2004年7月26日一直叫江阴阳光纺织有限公司。江阴阳光纺织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是江苏阳光集团的控股股东阳光投资,之后阳光投资把股权转给了五家法人,才更名为华博纺织。而一个月后,江苏阳光就用阳光置业的股权换了华博纺织的股权。而华博纺织的五家控股法人都和阳光集团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而江苏阳光的高先生对华博纺织的说法是,公司看中华博纺织是为了做大主业,并看好其前景。华博纺织的业绩究竟如何了?
据了解,2003年,华博纺织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48亿元,而2004年1至7月,华博纺织的主营业务收入仅有6351.8万元,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明显大幅下滑。而在净利润方面,2003年华博纺织亏损达1151.8万元,2004年1至7月,华博纺织亏损159.4万元。
从表面上看,华博纺织在2004年已经较上年减亏,但实际上华博纺织的减亏靠的居然是将资产高价卖给江苏阳光。
2004年2月,江苏阳光出资1.31亿元收购了华博纺织持有的施威特毛纺织有限公司和江苏庞贝制衣有限公司的75%的股权,此项收购溢价1813.82万元,华博纺织因此获得了与溢价等额的投资收益。若非将资产高价卖给江苏阳光,华博纺织2004年1至7月的亏损额应在2000万元以上。就是这样一家亏损累累的企业,置换给江苏阳光时居然还溢价了近5440万元。
可以看出,江苏阳光先是向由阳光投资控股的华博纺织输送利润,然后阳光投资再将华博纺织转让给五家法人,随后再由五家法人将华博纺织换一个名字后高价置换给江苏阳光。江苏阳光失去了即将进入收益期的阳光置业,而阳光集团并没有损失,只是把一个口袋的钱装到另一个口袋而已,损失的只是股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