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总成交额达26.5亿元。 本报记者 方光明 摄
生产技艺先进、营销层次多样、产业链条成型
大朗倾力构建毛织集散中心
聚焦羊毛衫名镇大朗
大朗并不生产羊毛,而且远离羊毛生产地,但是它却成了中国羊毛衫名镇。其中的奥秘何在?其实,说起来很简单,正如大朗镇党委书记邓志广所言,“大朗存在生产集聚优势、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除此外,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大朗的大量民营企业充分发挥了“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在生产、销售等核心环节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分工协作,发挥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企业自主求变的同时,大朗政府做好服务角色,努力强化大朗作为贸易平台的优势,引导企业走出国门,创造名牌效应。
销售
占东欧市场30%份额,北美市场15%份额
建毛织贸易中心,拓海外销售市场
企业在欧美设销售点
产品生产出来了,最终要靠销售才能实现效益。诚如前文所言,大朗毛织品一半内销、一半外销。民营办的叶建华说:“大朗的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到外国设立销售点。一些内地客户则带着订单,找上门来要货。”数字显示,大朗的毛织产品在东欧市场上占到30%的市场份额,在北美国家的市场上占到15%。
另外,大朗毛纺厂在国外做批发销售的份额也不少,像由温州老板经营的罗马纺织品一条街,大量销售从大朗进口的毛织服装。去年,大朗约10家毛织企业在欧洲最大的中国商品批发展示中心——匈牙利亚洲中心设立了分店。
形成多层次营销体系
据记者了解,大朗已经形成多层次的营销体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广州服装城做中转销售。天羽毛纺厂厂长张华伟说,许多企业通过广州做销售,广州作为销售市场由内在的市场分工形成,“广州销售主要在新大地、白马等专业服装城,很多企业都在那里设立销售点。”
为了构建本地销售网络,大朗方面动了一番脑筋。大朗毛织贸易中心是一颗冉冉升起的销售明星。据悉,该中心占地120亩,投资4亿元,全部由当地私营企业主投资建成。大朗镇党委书记邓志广说:“今后它将成为开拓海外销售市场的突破口,通过每年举办的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形成中国毛织产品集散中心和贸易中心。”
资料显示,去年10月份在此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共有30多万人参展,参与各类商贸活动,总成交额达26.5亿元,吸引了俄罗斯、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地的客商前来观摩与交易。
生产
拥有日、德先进电脑织机1000台
在人工成本低廉的广西、河南设厂
企业间分工协作,效益最大化
引进世界先进电脑织机
“大朗的毛纺企业在今年呈现出加大技术创新的新趋势。”民营办的叶建华介绍说,自去年底以来,全镇有30多家企业投入资金,引进全程控制的电脑织机400台(每台约50万元),其中,仅众圣一家就引进了105台,“它明显想要进行产业转型”。据介绍,一台电脑织机可以当10—20名工人使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又可以应对民工荒。”资料显示,大朗已经拥有机械织机20多万台,其中,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电脑织机约1000台。大朗引进的电脑织机属于世界先进行列,其中包括日本的“岛精”和德国的“STOLL”。
毛织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记者就生产与数名企业老板进行了交谈,并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据介绍,大朗毛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工人数量多。天羽毛纺厂从事“后整”工序的工人达300人。英纬服饰厂有工人600名,并计划二期厂房工程,扩大生产。审时度势,顺势而动。面对今年席卷珠三角的“民工荒”现象,部分大朗民营企业大胆“走出去”,在广西、江苏等人工成本更低廉的地方设立新厂。百盛服饰(针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海宁说,已经在广西、河南等地设厂,将产品“前整”(生产前一部分工序)放在外地完成,“那里有低成本优势。”
主要从事产品后序加工
记者在实际采访中,真切地感受到,大朗民营毛纺企业在生产上呈现出的灵活性。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下,大朗已经形成纺纱、毛织、辅料、机械等一条龙生产。企业分工协作,求得效益最大化。据介绍,大朗的毛纺企业一般主要从事产品“后整”工序,包括熨烫、钉牌和包装等。“与前整比较起来,后整更为关键。”英纬服饰厂厂长王建国说。在大朗,企业主喜欢将前整称为“发出去”。天羽毛纺厂厂长张华伟说:“我们根据客户时间要求,制定出最优化的生产方案,将前整部分进行多个模式组合。”
服务
毛纺生产一条龙
生产不忘环保
毗邻香港、交通便利,地域优势突出
第三产业配套发展
织织复织织,织出了一个“中国羊毛衫名镇”,织出了“大朗制造”这个闻名海内外的品牌。林熙仿副书记介绍说,大朗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国内较大规模的机械厂、纺纱厂都有在大朗设点,加上辅料厂等,目前已经形成毛纺一条龙服务,“不用出大朗,就能找到所有的原料和设备,客商也会找上门来。”与此同时,大朗还在第三产业配套发展上落足功夫:目前,大朗有两家五星级酒店在建。
环保工作放在首位
记者同时获悉,随着毛织产业链逐步走向成熟,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日益突出。对此,大朗政府将环保放在首位,近年来,已有数十家从事洗水印花的企业因不符合环保要求而被停产。天羽毛纺厂厂长张华伟证实说,大朗重视环境保护,“这里没有漂染厂。”
毛织产业链基本成型
在大朗镇党委书记邓志广、镇长叶锦河眼里,大朗具有几大优势:区位优势——大朗毗邻香港,交通发达;产业聚集优势——毛织产业链已经形成,像鄂尔多斯羊毛衫等许多知名毛织品牌相继落户大朗,提升了大朗毛织业的档次;成本优势——政府在投资方面扶持到位,控制各种费用成本;环境优势——大朗连接50平方公里的生态区,还被评为广东教育强镇并正在创建国家卫生镇;资源优势——大朗是广东中心镇,土地和劳动力丰富。无怪他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会不经意流露出将大朗由中国毛织重镇提升为集散中心的“野心”。
声音
“广东毛纺产业依靠外贸拉动,经港、澳做转口贸易较多。包括大朗在内的广东毛纺织企业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向,它们对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出口信心强。”
——东华大学纺织经济研究所 顾庆良教授
“大朗毛织以外向型为主,单个企业的生产规模比浙江璞院(与大朗同为“中国羊毛衫名镇”,编者注)大。在原料上,大朗毛织产品以化纤为主,璞院则使用毛料多些。在销售上,大朗的产品出口较多,而璞院的内销较多。”
——浙江省毛纺织行业协会 张秘书长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