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出口企业与具有资质的物流企业签订协议,物流企业即可进行代理报关,货物经过商检、海关查验之后,即可进入园区仓库,随后,企业可拿到退税单据到相关机构办理手续,这一流程一般可在一天之内完成。业内通称“一日游”
“这一业务在全国8个保税物流园区中,越往北效应就越明显,竞争也越激烈,由于北方是重工业基地,大型钢铁厂比较多,退税率屡次下调的影响也最大,反而是深圳这里以服装、鞋帽为主的出口结构,很多企业并不熟悉这个业务模式。”
6月22日上午,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海关报关大厅里,十余排长椅都被坐满,虽然电子显示牌上频繁地变换着排队序号,但等待的人数似乎总也不见减少。报关员们一头扎进成叠的单据中不停填写着相关信息,忙碌之余,彼此之间不时也会互相交流一下。
“来这里报关的大部分都是钢铁企业,7月1日下调出口退税率,对有些钢铁企业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某钢铁企业报关员刘先生介绍,办理好退税之后,这批产品再预订船期进行出口。
事实上,保税物流园区的景象只是伴随出口退税政策频率调整而不断反复呈现的一个缩影。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保税物流园区外的货物运入园区视同出口,即由原来的“离境退税”变为“入区退税”,可以争取一个“时间差”,保税物流园区因此成为许多企业规避退税率下调风险的“避风港”。
“本来出口平均利润就不高,退税再降几个点,我们是受不了的,”浙江某外贸公司业务员说,“通过正规渠道提前订舱出货几乎不可能了,舱位几经转手价格涨得厉害,现在也只有考虑保税物流园区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毕竟不熟悉这个流程,还是有些担心。”
“阶段性”生意
“我们的生意也是阶段性的,每次出口退税政策有个风吹草动,物流园区就开始变得热闹,今年4月份、6月份,全国各地的物流园区几乎都是爆满。”上海世天威物流有限公司市场运营人员盛柱龙对本报记者表示,“离政策实施期限越近,我们的生意就越好,这几天我就一直忙着接企业的咨询电话。”
上述人士介绍,这次咨询保税物流园区如何办理退税业务的企业已不再仅仅是钢铁行业,“摩托车、纺织品、电子产品,很多企业都曾经询过价,但不同产品结构的退税率下降幅度和收费情况不一样,有些产品通过这种方式规避并不划算,最后也会放弃进物流园区的方案。”
诸多业内人士均表示,政策实施倒计时最后一周,将是保税物流园业务最繁忙的时段。
“有的企业是希望侥幸订到7月1日之前的船期选择继续观望,有些则是希望节约几天的仓储费用,往往最后一两天企业开始拥堵报关,”上海亚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下称“亚东物流”)市场部销售人员程先生说,“但是,最后集中报关也有一定风险,可能导致海关业务量突增而影响实际报关的效率,以致企业来不及在1日之前拿到退税单证。”
近几天,在许多外贸、物流业界人士云集的行业论坛中,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货物进入保税物流园区的操作费用上涨幅度,互相询价比较。“最近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价格只比平时稍微高了一些,整体费用没有北方港口城市涨得厉害。”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很多经销商都在争取让货物进入保税物流园区,我们也正在抓紧时间,给他们把交货期往前赶,上次加税10%,天津港压货太厉害了。”河北省沧州市冀新钢铁有限公司出口部郭永靖说。
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大宗商品出口受到出口退税率下调冲击较大,因此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相对更为熟悉这个业务流程,而其他行业外贸公司更习惯于走传统的贸易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