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年中国纺织各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发布会8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根据统统计信息,对2003-2004年纺织行业经济形势进行了回顾:
2003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取得巨大成绩的一年。在克服了棉价高位运行、“非典”侵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等不利环境因素影响下,中国纺织业在出口、经济效益、生产方面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纺织品服装出口804.3亿美元,同比增长27.7%;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9.77亿元,同比增长34.86%;纺织完成工业产值12938.28亿元;同比增长20.82%。
综观2003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拉动明显。
2003年,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据统计,纱产量983万吨,同比增长15.6%,比近5年平均增幅12.6%高出3百分点;布产量353亿米,同比增长9.62%;化纤产量1181万吨,同比增长19.17%,比近5年年均增幅18.2%高出0.97百分点。
2003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481.36亿元,同比增长23.14%;工业总产值12938.28亿元,同比增长20.82%;销售收入比总产值的增幅高出2.33个百分点;2003年纺织工业产销率97.67%;比2002年的产销率97.60%基本持平;产成品863.23亿元,占流动资产净值平均余额15.31%,比2002年下降1.8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2003年纺织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了产销两旺的局面,市场拉动成为推动行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行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
1997年后,中国纺织业依托政府的政策支持,开始进入了一个以压缩落后生产能力、全面提升产业结构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经过5年多的积累,至2003年中国纺织业无论从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及纺织主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行业结构调整上,纺织下游及制成品产业比重明显提高(见表1)。2003年与1997年相比,棉印染、棉织品、服装占纺织行业比重分别提升了1.85、0.79、3.03个百分点。
表1:印染、棉织品、服装行业产值占纺织工业产值比重变化情况
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伴随着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及劣势企业的淘汰出局,纺织产业集中度也迅速提升。2001至2003年,亿元以上企业占纺织行业的企业户数和销售收入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户数所占比重增长了0.96个百分点,而销售收入所占比重提升了4.46个百分点。
表2: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纺织企业占纺织行业企业的比重(%)
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方面,一般贸易比重提升(见表3)。我国服装出口依赖进口面料的状况有所改变,2003年我国服装一般贸易出口比重由1997年的51.61%提高至63.84%,6年中年均提高2.03百分点。
表3: 纺织品、服装出口一般贸易所占的比重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影响着纺织出口贸易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为入世后中国纺织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见表4)。从表6可明显看出,2002年后除服装外,棉纱、棉布、印染布竞争力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表4: 纺织代表产品历年竞争力系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