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根据WTO协议,自2005年1月1日起,WTO成员间纺织服装贸易配额全部取消。届时,美国、欧盟、加拿大对我国实行多年的配额将不复存在。理论上讲,配额取消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扫除了数量限制,对我省纺织行业发展是一个利好。然而,业内专家提醒,取消配额并不意味着国际市场畅通无阻。
谁直接受益
省纺织工业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山东纺织出口额占全国十分之一,出口增长幅度列广东、浙江、江苏、上海之后,排全国第五位。配额不足曾极大地影响了我省纺织服装向设限国家出口,去年山东纺织品向美国、欧盟、加拿大等设限国出口额仅占总出口额的23.7%。
据统计,我省配额主要集中在省级外贸企业手中,约占全省配额数量的60%—70%。但是,去年全省385家外贸企业的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比重的18.02%;而占出口比重42.1%的1665家自营进出口企业中有配额的不足百家;另外占出口比重40.32%的三资企业3197家,没有一家有配额。
由此可见,配额取消后,受益最大的当是三资企业。在配额时代,国家确定纺织品出口配额不分配给三资企业,三资企业无法向设限国家出口,要出口也是通过购买配额或出口非配额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内具有一定出口规模的自营进出口企业,像魏桥、即发、孚日、亚光、德棉纺织集团,过去由于配额不足,客户有进口需求也不能满足客户需要。可以预见,配额取消后,这些企业可凭借产品竞争优势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
省纺织业专家认为,配额取消后,对综合实力强的企业来说是扩大海外市场的良好机遇,特别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占据国际市场的空间会扩大,如出口美国、欧盟的床上用品。记者了解到,我省家纺行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出口创汇额在全国数第一。因此,今后我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家纺企业,搞规模经营,提高集成度,带动全省家纺行业上水平、上档次,最终做大做强这个新增长点。
多方面的竞争
据国内权威人士估算,取消配额可使我国向原设限国家增加出口100亿美元左右,预计我省可占其十分之一,达10亿美元左右。但实际上,配额取消后面临的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残酷。
目前我国出口的中、高档纺织服装产品较少。目前国际市场的纺织服装定价权几乎全在美、欧,而我国则是加工基地。近年来,我省出口产品所占比例较大的仍是纱、布等半成品为代表的低档次、低附加值产品,精深加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终产品比例太少。
业界预测,配额取消后,我省纺织出口面临的不仅是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也面临与国内兄弟省市的竞争。
省纺织工业办公室认为,我省纺织业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以服装为龙头,加快服装和面料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强新材料、新原料、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应用,提高设计和制作水平,同时要发展一批个体、私营、民营服装加工企业,使其成为骨干企业的有力补充,做大做强我省服装行业。
与此同时,全球纺织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国际市场上,我省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正在下降,仅靠低成本数量优势来扩大出口增长的空间将越来越小。今后,如果出口产品仍以棉纱、棉布等初加工产品为主的话,还将面临劳动力成本和原料价格更为低廉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有力挑战。另外,国内企业在定价模式等方面一些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地方,将更容易被欧美等国的一些组织利用,反倾销将成为他们对付中国纺织品的主要方式。
山东省WTO/TBT山东咨询工作站高级工程师谢淑娟认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各国对商品检验标准、技术、通关效率、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技术水平、管理经验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在上述配套条件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使我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较多障碍。
形形色色的壁垒
“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并不意味着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以畅通无阻。相反,设限国家将用新的手段来打压我们。”谢淑娟对记者说。
据介绍,在今年召开的首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上,一些国外纺织界人士认为,取消纺织配额后,中国纺织工业的出口势必激增,对其他国家纺织经济的发展带来冲击,是极大的威胁。记者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欧盟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计划,降低中国和印度纺织品的进口优惠待遇,简化欧盟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的程序等。美国则除了可以使用《反倾销法》和“201条款”对中国纺织品采取限制措施外,还可以诉诸只针对中国的“特别保障措施”,来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
配额取消后,技术壁垒、绿色环保及劳工保护等“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方式,会被发达国家频繁使用。省纺织工业办公室行业管理处副处长刘永胜认为,今后,如果在美国的“特保”之外又进行反倾销调查,如反倾销成功,那将给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前者只是数量限制,而后者恐怕就是涉案产品的整体出局了。
记者从省纺织工业办公室了解到,目前我省纺织企业正在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采取“近交远攻”的策略,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在稳定和巩固原有日本、韩国市场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重点加大开发欧美、俄罗斯、西亚、拉美、非洲等市场的开拓力度,以化解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具备条件的企业正在走出国门,到境外建厂、办公司、设专卖店,提高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省标准化研究室主任谢淑娟对记者说,前不久他们调查后发现,面对入世后日益激烈的技术壁垒、贸易壁垒、环境壁垒等,我省纺织企业还缺乏有效的应变能力和应对措施,同行间无序竞争、竞相压价现象比较突出。
她建议,山东企业应加强对WTO应对措施的研究,尤其是我省纺织服装出口的技术壁垒、紧急保障、反倾销等国际规则,借鉴、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以及国际通行标准,加快进行产品质量、环保、计量、职业安全卫生、纺织生态标准等认证工作,重点围绕绿色环保产品的开发,拿到国际市场过硬的通行证。同时,建立预警机制,积极参与反倾销调查和应诉,通过正常渠道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与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建立联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防止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