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宁波网讯 20世纪初,宁波的红帮裁缝以善做西服闻名天下,那么,与西服配套的衬衣又是出自何方巧匠之手呢?据宁波服装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最新研究表明:昔日上海滩的一半衬衫厂是宁波人开的。 不久前,宁波服装博物馆有关研究人员在翻阅《中国近代纺织史》时,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1912年,宁波人邬绥兆、陈斌堂等,合伙在上海四川路560号创设邬复昶内衣厂,购置缝纫机3台,专为外侨加工衬衫……”此前,宁波的服装史中,人们关注的重点多为西服史,这条信息让他们敏感地意识到,原来宁波人在衬衫业上也大有作为。工作人员当即与该书的主编、国家纺织部科技司原司长李百长取得了联系,并于上周五专程赶到上海档案馆进行调查。 衬衫是西服的陪衬物,以白色居多,晚清时与西服同时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穿衬衫者逐渐增多,但当时,市场上的衬衣大多是美国或日本人来华制作的,国内只有西服店内少量附带加工缝制。 通过查阅档案发现:邬复昶内衣厂应该是我国最早从事衬衫的专业工厂之一;20世纪初开设的永新内衣厂,总经理为慈溪人陈汉泉,该厂有铁织布机49台,胜家牌缝纫机91台;镇海人郑云翔等6人合伙于1944年开设的大昌雨衣服装厂,生产“宇宙”牌雨衣和衬衫;鄞县人张静山开设的五和衬衫厂位于上海溧阳路上,有40个员工;镇海人周师璋独资开办的万象标准内衣厂,专业生产衬衫、香港衫、内衣等……在一份上海市衬衫服装工业同业公会档案上,还发现了令人惊喜的数字:1946年11月至1949年4月间,上海共有衬衫厂146家,宁波人开设的占到68家,另外还有几家业主虽不是宁波人,但有宁波人合伙。可以说,半个世纪前,宁波人几乎垄断了上海衬衫业的半壁江山。 这68家衬衫厂,家家都有注册商标,既有寓含吉祥意味的中文名,如飞龙、吼狮、凤凰、孔雀、英雄等,也有洋味十足的舶来名,如华尔兹、克雷斯、好莱坞等。从中可见宁波商人强烈的商标意识和创民族服装的品牌意识。这些衬衫厂,产品以衬衫为大宗,也缝制青年装、香港衫、两用衫、拉链衫、童装等。为适应市场,宁波商人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款。业内人士称,半个世纪前,这68家衬衫厂形成的“宁波人制造”现象,与宁波当代衬衫业的辉煌,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历史呼应。 为了求证这段历史,宁波服装博物馆工作人员还找到了包昌法等3位当年的红帮裁缝。根据他们的回忆,当时上海的服装业可粗分为西服、时装、衬衫等6个行业,其中,西服领域自然以宁波红帮为主,时装领域以上海浦东裁缝为主。衬衫业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由最初的一缝一烫,发展为分工序的流水生产。衬衫的优劣,除了材料外,关键是衣领的质量,从早期的浆布领,逐渐发展为帆布领、细帆布领(又称双鹿衬)、领尖加赛璐珞插角片、“科学软硬领”,再到以后的树脂衬、热熔粘合衬,衬衫的衣领可谓花样迭出,而衬衫的款式在相当长时间内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据悉,作为宁波服装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批新收集到的衬衫史资料今后将在宁波服装博物馆向公众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