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004年,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57亿元、利税69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26%、13.36%。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岱银集团的销售收入已经连续十年平均以每年1亿元的速度递增,岱银集团是怎样创造了这一发展奇迹的呢? 强化市场开拓,做活大经贸。为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要求,岱银集团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展销会、互联网等方式广泛发展自营客户,主动到国外寻找客商,走出了“出口产品系列化”、“出口市场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经营新路子,同几十家国际知名公司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业务已拓展到亚洲、欧洲、北美、非洲等地区的120多个国家。集团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扩大企业的发展空间,在斯里兰卡国投资建成了拥有1000余台(套)缝制设备的岱银兰卡服饰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中国目前在斯里兰卡投资额最大的项目,至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带动国内面辅料出口达1000多万美元。 加大技改投入,实现持续发展。岱银集团不断加大技改力度,每年都有新技改项目上马,使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从2000年至今,岱银集团总共投资2亿多元,新上了精梳生产线、西服流水线、气流纺、剑杆织机等项目,加快了设备的升级换代步伐,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其中,集团投资1.2亿多元新上的气流纺技改项目,共引进德国赐来福公司气流纺纱机18台,梳棉机、并条机等相关配套设备也全部从德国引进,该项目的建成使集团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纱线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步入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年新增销售收入2亿多元。 实施租赁经营,迅速膨胀规模。岱银集团立足企业实际,采取租赁经营这一方式,使企业像滚雪球一样逐步扩张。在充分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岱银集团先后对濒临破产倒闭的泰安市第三棉纺厂、泰安市服装厂、泰安市野马毛纺厂、泰安山口棉纺厂进行了租赁经营。租赁后,注入岱银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并充分利用岱银的市场、技术等资源,使其迅速焕发生机和活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扭亏为赢,集团也由单一的纺织企业,演变成为集棉纺、毛纺、服装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去年4月份租赁的山口纺织厂,可年增销售收入近1亿元,成为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