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重庆市纺织行业紧紧抓住市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得到长足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攀升。据全行业138户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50.06亿元,同比增长30.97%;实现工业增加值11.66亿元,同比增长29.84%;完成出口交货值9.95亿元,同比增长22.53%;完成销售收入48.43亿元,同比增长35.39%;一举扭转了连续十几年的亏损局面,实现利润1059万元。
近几年来,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动了重庆纺织品市场飞速发展,同时也开拓了重庆纺织业长足发展的空间。据重庆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朱兵介绍,现时的重庆纺织业的存量资产已达100亿元,企业3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138家,同比增长33.98%,产值上亿的企业不断出现;无论是生产规模、利税、产销量等主要经济指标较2000年都实现了翻番,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且迅猛;实现“到2010年再造一个重庆纺织工业”的目标胜券在握。所以,纱、面料、化纤、无纺布等的需求量都很大;纱需要200万锭,而目前仅有75万锭;面料年需2―3亿米,目前重庆没有,服装厂家都到外地采购;化纤需20万吨,而目前仅有4―5万吨……这仅是重庆市场,若加上幅射西部,市场需求量将更大。这只市场之手推动了纺织业的良性大发展,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去年,重庆纺织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回龙坝纺织专业镇的企业数已由2000年时的200多家发展到近500家,并通过市场调节开始了档次提升;陈家坪针织企业集群的作坊式小厂正加快进入楼宇的步伐,形成有一定规模经营的企业;铜梁工业园区的纺织企业聚集的棉纺、羽绒企业已初具规模……这些以民营纺织企业为主体的集群正发挥出行业生力军的作用,使全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呈现攀升。
在过去的一年里,重庆纺织业用科技提升产业,特别是在特色资源开发,如苎麻、兔毛、羽绒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使效益型、规模型经济向效益质量型转变,并促使产品的档次由以中、低档为主向高、中档提升。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的《猫》牌钢丝圈和重庆润丰纺织专件厂的主导产品――钢领的表面处理,经采用高科技后,其使用寿命分别比原产品延长5―8倍,产品附加值提高8―10倍以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庆三五三三印染服装总厂采用先进印染科技使“迷彩布”质量大幅提高,在国际贸易中取得骄人成绩;重庆涪陵金帝工业集团依靠科技在高档苎麻面料深加工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2004年,这个行业的新产品产值达6.56亿元,同比增长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