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经过10年过渡期,全球纺织品配额制于2004年底正式废除。然而,自今年1月1日以来,全球范围内针对主要纺织品出口国的限制性措施却全面激增,各国间在该领域的摩擦加剧,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的中国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中国纺织品的“南北合围”之势。
联手打压
近日,欧盟纺织品行业公会要求欧盟委员会(以下简称“欧委会”)根据中国入世协议第二百四十一条条款采取行动,即在本国市场受到干扰并阻止贸易正常发展的情况下,采取保护措施,对中国的12种纺织业产品实行限制条款,以遏制中国纺织品进口激增。该公会援引中国的统计数据称,一年来,在欧盟内中国纺织品进口总值增加了46.5%;中国制造的女用衬衫的进口量增加了将近3倍,价格下降了41%。法国和意大利等十多个欧盟国家也拟采取保护措施。
欧委会目前正在收集英国、爱尔兰、芬兰和拉脱维亚等国上报进口中国纺织品的统计数据,拟实施紧急限制性措施,以减少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声言,在开放市场和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的问题上,不会给中国任何暂缓的余地。
早在2003年,欧委会已提出“普惠制”修改建议。根据该建议,从2006年开始,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一些国家将失去纺织品和服装等部分优惠关税待遇。根据是由于中国竞争力逐步提高,中国已从“普惠制”中“毕业”。紧接着,2004年内,欧盟对中国近5亿美元纺织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创下欧盟对华反倾销涉案金额之最。
就在欧盟公布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方针之前一周,美国政府于3月30日公布了所谓“贸易黑名单”报告,指出全球有58个国家和地区及3个经济贸易共同体对美商品、服务等设置贸易障碍,损害了美国制造业生产商和农业生产者的利益。美方将会据此与“黑名单”国家逐一解决,解决不了将提交世界贸易组织裁决。在这份“黑名单”中,美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成为主控对象,中国则名列榜首,这预示今后一年内中美贸易摩擦交锋将会更加激烈。仅仅在纺织品行业,去年一年,美国就连续10次设限调查中国纺织品。
信息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