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纺织企业由于纱的销量在本来应该属于旺季的8,9月仍然不是很旺。纱的存货较多,棉花采购采取随用随买的策略。
1)高的内外棉价差,使得棉纺织品进出口形势发生逆转
2003/04年度棉纺织企业的亏损主要原因是抢购了过高的棉花库存,年度的到厂平均价在16000—17500元/吨之间(外棉用量8%以内),而进口棉用量达到25%及以上的纺织厂均价仅在14000元/吨左右,纺纱成本比较而言有大幅的下降,再加上纱布内外销价格都相对疲软,单位利润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再加上退税下调4%后,棉纺织产品几乎都在“窝里斗“。
2) 纱量继续增长,内需是关键
中国国内棉纱产量在高的内外棉价差的情况下,能持续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实属不易。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棉纺织业已经成长为一个完全市场化的成熟市场。它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上游原料上涨的压力。
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棉制品强大的竞争力,使我国的外贸更加困难。所以,我们未来的棉纺更加依赖的是内需。从我国的棉纺织品进出口情况来看,从2004年1月份我国的棉纺织品是进口大于出口,而之前是出口大于进口的。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棉花价格上涨,将影响我国棉纺织制品的出口竞争力。第二:我国棉纺织品对内销的依存度开始加大。
3) 世界棉纱市场仍然不尽人意
代表世界棉纱平均价格的COTLOOK棉纱价格指数持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