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初,日本帝人公司开始研究吸水性聚酯纤维,到1986年,正式推出中空微多孔纤维第一代产品专利,并命名为Wellkeyfilament。纤维构造为中空纤维状,并在纤维侧面有微多孔与中空部分连通。微多孔尺寸分布在0.01至3μm之间,中空率约在15%至20%左右。利用这些微多孔,可把汗水吸收至中空部分储存,或将中空部分所储存的汗水,利用体温蒸发,再借由这些微多孔排出体外。如果把这种纤维织物与棉织物和普通聚酯织物的吸汗速度进行比较,它为棉织物的1.3倍,而普通聚酯织物的吸汗性与之相比则差得更远。
此外,帝人公司还利用独特的化学方法,将一种高吸湿性物质的丝蛋白,涂布在吸水性纤维上,研发出"吸湿性纤维"。此种纤维比吸水性纤维更具有吸汗快干的效果,有极佳的干爽感。帝人公司将此种纤维命名为Wellkey.MA纤维,其织物的吸汗快干特性,比普通聚酯纤维强10倍。
台湾工研院化工所也针对合成纤维不易吸汗的缺点进行改良,研究开发出中空微多孔干爽纤维,其商标命名为Hydropore。这种功能性健康纤维织物能将汗水迅速吸收后快速向外逸散。在制作的过程中,此种纤维使用的是特殊的纺丝制程,其特点是,让纤维的内外管壁均具有细长的沟槽,并形成类似神经网络形态的孔间分布,汗水可以快速进入纤维的沟槽,并透过沟槽与孔洞迅速蒸发,让人体有干爽清凉的舒适感。化工所成功开发的此种纤维填补了台湾中空微多孔纤维的空白,其主要原理是运用物理的虹吸现象来提高合成纤维的吸水性,也就是将纤维表面粗糙化、异形化、细孔化,并以增加纤维的表面面积来达到衣料吸汗、快干的目的。其粗糙的纤维表面还可赋予纤维浓染深色化的效果,让白的更白,红的更艳;且因其中空率达26%~32%,可使服饰更轻,具有干爽与保暖的特性。
目前,世界上仍以日本帝人公司生产的吸湿排汗纤维最具竞争力。不过帝人公司的产品在日本尚供不应求,并未外销。与日本帝人公司的Wellkey系列产品相比,台湾化工所的产品中空率更高,碱处理后纤维强度更强,吸水排汗性更好。迄今台湾纺织、新光合纤和中兴纺织等著名公司,已有聚酯表面微多孔纤维的商品问世。而中空微多孔纤维方面,只有中兴纺织于2000年研发成功,但尚未有正式商品问世。惟独工研院化工所研发的Hydropore纤维,已于2000年6月在台北《千禧年高科技纤发表会》上正式宣布研发成功,并于今年开始与业界同步合作,进行此种纤维试量产计划的实施。
据在奥地利召开的国际人造纤维会议知悉,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运动服市场年销售额达550多亿美元,欧洲为350多亿美元,日本为120多亿美元,其他地区总合约为120多亿美元的市场消费量。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01年,运动休闲市场的增长率可达30%以上,而中空微多孔纤维在运动服和休闲服的应用方面,在未来国际市场的发展潜力无可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