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把鸡蛋都放在中国的篮子里”。
丁哈先生就对印度的纺织业持乐观态度。他承认,一般来说中国的纺织品更便宜也更诱人,特别是在童装方面,45美分一件,物美价廉难以匹敌,但是他认为印度的纺织业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第二选择”。他已经向印度的东方手工艺品公司增资30%,今年新开了三家工厂,明年还要再开两家。
辛哈说,时下谨慎的供应链管理要求多样性,中国肯定不会独占全球市场。飓风、地震、恐怖袭击、SARS等等都足以破坏供应链。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就强调其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在地理分布上的多样性。沃尔玛每年要采购中国对美出口量的1/10,价值150亿美元。
印度的纺织业有着相当基础,古老的莫卧儿王朝就是靠纺织品和地毯积累起了自己的财富。现在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棉纺织品生产国,世界最大的聚酯品厂家“雷莱斯”就在印度,该厂有3400万个锭子。ICMF预计,印度的纺织品出口每年增长18%,到2010年达到400亿元,占全国商品出口的比例由目前的1/4提高到1/3。在这一过程中,将产生500万个就业岗位,届时整个印度纺织业的就业人数将达到4000万人,其劳动力吸纳量仅次于农业。
WTO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印度纺织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将从4%提高到15%(中国从16%提高到50%),挤占掉墨西哥、南美、欧盟、非洲和中东的相当份额。不过,报告同时指出,印度的纺织业仍是家庭作坊占主导,缺乏必要的市场手段和知名度。其邻国斯里兰卡的成衣商就更愿意从中国进货。今年3月,麦肯锡为敦豪(DHL)做的一份调查也指出,印度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以男式衬衫为例,印度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35%(中国为55%),印度整个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6%。报告认为,如果不进行改革,印度纺织品的出口年增长率将达不到8%。
海外媒体的文章称,巴基斯坦也将是后配额时代的赢家之一。该国劳动力价格低廉,棉和人造纤维的原料丰富,在过去四年内向纺织业追加了40亿元投资,在床上用品和毛巾等产品上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南亚,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将比较麻烦,像吃惯兴奋剂的运动员突然要自力更生一样。1990年,孟加拉国有800家纺织厂,从业人员40万,现在已经发展到4000家,200万工人。世界银行驻达卡的经济学家萨塔尔称,孟加拉国全国有1000万至2000万人以纺织业为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6月的一份报告中说,配额取消后孟加拉国的纺织品出口可能会减少25%,当然这是一个悲观的预计。但是该国的纺织业确实存在着原料供应(原材料都是进口的)、劳动生产率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纺织业产业链上游的产业都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孟加拉国的资金非常紧缺,后配额时代对他们而言日子并不好过。
不过,取消配额带来的影响并不那么糟糕。高盛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86%的欧洲采购商和全部的美国采购商正在协商削价的问题,并打算在2005年增加向印度和孟加拉国的采购。不过,调查同时显示绝大部分采购商有集中采购的倾向,这对规模不大的生产商可能不是个好消息。
海外媒体的这篇文章指出,其实每个国家都各有其强项,比如斯里兰卡的女式内衣,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美国和欧盟针对中国进口纺织品的保护措施,也实际上延长了对其他国家而言的过渡期。文章认为,后配额时代的变化也许不会来得那么快,也不会像悲观主义者预言的那样激烈,不过全球纺织业的链条已经开始慢慢收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