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业界对紧密纺技术的关注度再次提高,为使这项重要改进技术能在棉纺织行业健康稳定发展,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盲目跟风现象,日前,在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江阴华方新技术公司协办的紧密纺纱专家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自强就当前我国紧密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来自大专院校、紧密纺使用厂家和紧密纺制造厂商的代表就紧密纺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紧密纺技术进入我国大约有5年的时间,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6个单位拥有各种机型的紧密纺68万锭左右,其中国产紧密纺20.5万锭。但和国外业已成熟的紧密纺技术相比,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紧密纺在我国的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国内紧密纺生产厂家和制造厂家都有哪些困惑,这项技术该如何健康发展,成为与会代表畅所欲言的讨论话题。
会上,我国棉纺织行业资深专家张怀良、李妙福、苏馨逸、徐宏根,无锡一棉、武汉江南集团、安徽华茂集团、重庆如意海康纺织有限公司、济南成藤纺织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代表就紧密纺在棉纺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经验交流,东华大学、江南大学代表就紧密纺的成纱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两天的交流,专家们就紧密纺相关话题达成共识:首先,紧密纺的设备投入和运行费用都比较高,目前整机引进紧密纺纱机的投入每锭约2200元,引进技术在老机改造每锭约900元,因此生产紧密纺的企业生产品种要以能发挥紧密纺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取得较好效益,较快收回投资为原则,不能盲从。其次,紧密纺装置和负压系统的整体设计应力求各项负压均匀一致,缩小锭差。网格圈、异型管和相关部件的材质、加工质量、装配精度等都是保证紧密纺性能的基本系统,锭子、纲领、钢丝管、胶辊以及摇架质量和维护管理水平都和发挥紧密纺作用、保持成纱质量的稳定有密切关系。三是紧密纺对生产现场湿度温度和空气灰尘浓度有较高要求,要配置巡回清洁器,定期检查运行情况。此外,紧密纺对原料和前纺半制品短绒率也有一定要求等等。
因此,会议建议,为了实现紧密纺技术在国内的健康发展,使用厂家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发挥紧密纺的优势,不断总结紧密纺使用管理经验,提高使用管理水平,扩大紧密纺市场。同时,国产紧密纺制造厂家要在消化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改进设计,提高加工质量,缩小锭差,保证成纱质量,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逐步扩大国产紧密纺的市场占有率。此外,制造厂家和使用厂家要加强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入研究紧密纺纱成纱机理和纱线结构,发展紧密纺的纱织品种和后加工产品。
据悉,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将在明年适当时候,召开规模更大的紧密纺纱大型交流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紧密纺纱技术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