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的迅速国际化正在改写国内外针布市场竞争格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强入侵,我国针布行业当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快提升步伐。
突破口一:加大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投入绝大部分针布企业缺乏对针布梳理机理的基础研究,一味追求国外出现一个新品,国内就赶紧仿造。比如金属针布在锡林上的发展趋势是矮、密、交,那么矮到多少最合理;纤维在针布上的合理梳理深度是多少等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在针布的角度和梳理对象;辊筒直径大小、转速、齿深与转移关系,包括单位时间转移纤维的质量以及密度与驱除棉结杂质和再生棉结的关系等领域中,我们仍需苦苦探索。因此,从现在起,针布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推进这方面科学试验、工艺试验,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一个较完整、较系统、能够指导针布生产和产品开发的针布学术理论研究体系。
突破口二:注重原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我国针布的使用寿命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明显差距,导致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材料。我国针布长期徘徊在仿型阶段,是因为我们对主体原材料研究开发十分贫乏。国际上一些著名针布厂家对材质研究、材质的开发相当重视,新材料的应用十分活跃。而我国直到1975年以后才开始对材质重视起来,金属针布锡林用72B、82B代替60钢或57B,弹性针布用70钢代替55钢,但在这同时国外已普遍使用高碳低合金钢或高磷高硫钢。弹性针布还有底布的研究,国外发展较快,我国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起步,跟着人家仿制。原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成为制约我国针布发展的老难题,因此我们亟须寻求突破。
突破口三:应用新工艺提高制造水平从我国针布现状分析,除了材质外,工艺也需花大力气加以改进。目前国内已有几家针布企业的产品可在清梳联上使用,但大部分企业仍无法问津,因为产品的制造精度还达不到清梳联的要求。在热处理工艺上,针尖硬度是以保证基体有着较细密组织为前提的,但要控制好细密组织,不改变我们现有的热处理工艺是不可能实现的。此外,针布的表面处理工艺直接影响梳理质量,因此提高针布表面的质量,既能避免再生棉结产生,又能间接提高使用周期。还有我们的金属针布齿高与齿距的精度普遍不太高,从而影响分梳的效果,不利于驱除棉结杂质进而影响梳理质量。所以我们要利用现有成熟的在线控制技术来控制我们针布的齿高与齿距,以提高它们的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