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配额时代的中国服装之路——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 蒋衡杰
企业抗风险能力是后配额时代中国服装业的基础。从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的服装经济运行态势上看,中国服装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正在逐渐增强。2004年上半年,随着配额取消的临近,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极大损害了世界贸易的有序发展。这些不利因素对中国出口增长形成制约。同时,国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成本不断攀升,中国服装业面临强大压力。虽然面临这些不稳定因素,中国服装上半年的出口仍达260.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
另外,从市场总体来看,中国GDP和消费总额的增长,带动了服装消费。特别是在去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预计服装消费会出现新的增长点,这对中国服装业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服装业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市场开放而发展,可以说是市场兴,行业兴;行业兴,企业兴。在后配额时代,中国服装业也必须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
大力打造名牌是后配额时代的有利保障。品牌在现代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名牌发展战略是我们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总的发展战略。名牌战略的核心是品质、创新和快速反应机制。品质是生命,是参与市场的资格;创新是灵魂,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实力所在。我们理解的品牌往往是企业的商标,实际上企业名称、商标以及品牌是三个含义。企业成立需要一个名称,企业成立后需要注册一个商标,只有经受了市场考验,消费者承认你了的时候,你才是个品牌。我们在贯彻名牌战略的时候,需要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加工优势也能打造品牌,加工也有个品牌的概念,这个品牌可能是个企业,也可能是个产业集群,只要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就能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产业集群建设是后配额时代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必由之路。
打造类似灌木丛特色的产业,是我们行业规避风险的方式之一。这其中,产业集群的作用不可小视。为此,中国服装行业的一个重要战略就是大力加强产业集群的底蕴,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而产业集群的作用也将在今后得到进一步体现。
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我国目前产业集群正朝着以下的方向发展:第一,服装产业集聚地拥有一二种主打产品,并成为其生产集聚地,像广东沙溪、虎门、浙江温州等。这些地区有良好的产业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二,服装产业集聚地还拥有一个名牌群体,比如宁波有雅戈尔、杉杉、罗蒙、洛兹、太平鸟、培罗成等。产业集群不仅要有优质产品,而且还要成为名牌集聚地,这是产业集聚地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三,所谓的“服装名城”一定要有个“名堂”,这个“名堂”就是时尚文化,服装服饰文化活动活跃,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是一个服装服饰文化“名城”的必备条件;第四,产业集聚地还应该是个媒体中心,有很多的时尚信息、流行信息,以形成强大的信息流;第五,既然是名城名镇,那就不仅是生产基地、文化活动基地、信息中心,还应是个很好的服装服饰物流配送中心,有准确、可靠、快捷的物流辐射能力。
不断健全的消费市场是后配额时代最可靠的出路。目前,我国服装市场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一个是高端市场,很多世界顶级品牌都看好这个市场,他们的眼光是为了品牌的明天,甚至是后天的中国市场。面广量大的大众服装是我国的主要市场。大众服装市场是最聚人气的市场,是最能够创造财富的市场,比如百货店的专柜专厅,专卖店。此外,还有面向农村、形式灵活多样的低端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大型超市的出现也将给中国服装市场带来很大的空间。
不断健全的消费市场将为企业提供广泛的发展空间和众多的发展契机,是中国服装企业在后配额时代最可靠的出路。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一些地方,工商关系还不很协调,商贸体制改革还滞后于服装行业发展的速度。如何朝着“平等互利、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方向发展,建立新时期新型工商关系,是服装企业和商业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打造品牌竞争力 以诚信致胜后配额时代 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芳
根据WTO乌拉圭回合最后协议,2005年1月1日起,WTO成员间纺织品服装配额全部取消。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传统大市场欧、美、加对我实行多年的配额将不复存在。这个日子一旦到来,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产业,将改变业已存在数十年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将引发纺织服装产业较大范围的震荡。曾几何时,依靠高积累、大规模、低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形成的“硬实力”———价格优势,“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纺织服装贸易格局中最大的供应方。在取消配额后,理论上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扫除了数量限制。根据普遍预计:在这一轮的格局变化中,最大的赢家理应还是中国。作为职业装生产企业,这同样是一个“重大利好”,一个快速发展的良好前景已呈现在我们面前。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市场的竞争将因为无配额时代的来临而愈发激烈。作为供过于求的产品,服装的价格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持续走低。美欧纺织品服装市场格局和后配额时代的严峻形势表明,低附加值出口之路已快走到尽头。美欧本土纺织品服装的产品档次、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远远高于我国。2004年1~5月,美国产纺织品和服装数量仅占市场全部销售量的3.4%,金额却占22.7%。2001年,欧盟纺织品、服装、革制品缝制加工行业325.55万人创造了1595.73亿欧元的产值,全员生产率为4.90万欧元,按现行汇率折合约49万元人民币。我国2003年按全行业1300万人总产值21500亿元计算,人均生产率为16.5万元,仅为前者三分之一多一点。阿玛尼、范思哲等国际一线品牌,其生产厂家的规模甚至远不如国内的一些加工型企业,但其在服装市场上号召力和影响却是我们这些厂家难以企及的。
同时,传统的市场服装和职业装市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双方的市场份额之争将越发激烈。当前职业装企业最大的竞争压力正是来自于传统的市场产品向职业装市场的大规模延伸。这些企业经过长期的市场扩张,很多已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大块头企业,资本和技术积累雄厚,成本控制力强,优势明显。而中小型企业在职业装行业内占大多数,受渠道、成本和资金周转的限制,在与传统的市场产品生产企业的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
我们还必须注意的是,欧美等国虽然将取消配额限制,但不排除采用技术标准、绿色壁垒、技保条款、反倾销调查等其它形式来重新设置贸易障碍的可能性。可见,品牌普遍低端化等“软实力”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职业装企业的竞争力,国内服装业所谓的低成本优势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职业装企业该如何抓住后配额时代带来的商机呢?我认为,唯一的出路是大力发展精品服装,以高档次、高技术、高附加值为取向,逐步淘汰低档产品,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强化品牌的优势,在竞争中抢占品质的制高点。
而“软实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是企业的根基,更是品牌的灵魂。那些享誉市场的产品和名牌,无不蕴涵着深厚的诚信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消费者选择品牌其实就是选择诚信。为什么消费者宁可付出更大的代价去选择名牌,就因为这个品牌代表着一流的产品质量,一流的文化和一流的服务。
但做一个优势品牌谈何容易,它远比投资一个超大规模的加工厂要困难得多。一个优秀企业需要一个优秀品牌的支撑,创一个品牌更需要一个精心培育的过程。俗语说,“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百年品牌之所以难做,就在于很多企业过于看重一时之利,甚至为此毁掉诚信品牌也满不在乎、毫不惋惜。美国安然能源公司,一个居世界500强第7,2000年营业规模过千亿元,让世人赫然的能源巨人,几乎在一瞬间倒塌了,为它审计的身为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安达信公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这都是源于一时的不诚信。再看看那些长盛不衰的百年老店和企业,无不是把诚信看作命根子,有的为了保住和提高自身的诚信度,宁肯做赔本生意也在所不惜。2002年,日本富士通公司召回个人计算机,免费更换硬盘驱动器,损失100多亿日元。令福特有断腕之痛的凡士通轮胎召回,损失总额达到21亿美元。
企业讲诚信,就是要通过产品质量保证、塑造企业文化、推行品牌战略、树立企业诚信形象,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后配额时代的到来,更多讲诚信的外资企业将到中国抢滩设点;一些有远见的国内企业也在争先恐后,努力塑造诚信形象。由此可以断言,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诚信将成为企业的必要素质,后配额时代的市场竞争将是诚信者之间的竞争,那些轻诺寡信的企业,迟早会被消费者抛弃,被市场淘汰。
宜禾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一个适宜的品牌战略,即诚信为先,领跑行业。诚信贯穿于我们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我们始终把客户当作主角,让客户在享受到产品服务的同时,还要通过产品这个载体,感受到宜禾人的真诚、信赖,感受到宜禾讲求诚信的文化氛围。全体职工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信誉第一的思想,质量意识成为企业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身体力行的准则,变为宜禾员工的自觉行为。在宜禾人的观念中,企业损失是小事,维护客户利益是大事。为确保产品质量的高标准,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率先把ERP引入到生产流程,并成立了业内首家职业装研究所,使宜禾的质量控制水平保持在行业的领先位置,多年来市场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公司连续十年被评为“AAA资信企业”,先后荣获“江苏省明星企业”、“江苏省名牌”、“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市场质量调查用户满意产品”、“2000中国国际职业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