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全球棉花库存连续两年下跌之后,2004/05年度将首次出现增长。
美国农业部2004/05年度棉花最新预测显示,全球棉花产量增长大于消费,导致世界期末库存增至2001/0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世界棉花产量预期创1.072亿包记录,较2003/04年度提高近1300万包。同时,世界棉花消费预期为1.007亿包,较上月报告上调200万包,也创下新高。因此,2004/05年度期末库存预期增长20%,达到4010万包,相当于2004/05年度全球消费的40%,是3年最高水平,但却低于1995-2001年。中国库存大幅下降,1998/99年中国曾经是库存大国,所占比例为27%。2004/05年度中国库存所占世界消费比例将首次在6年时间里升至7.3%。同时,美国所占比例升至6%,创3年最高水平。
2004/05九月产量预测创记录
据美国农业部9月报告预测,美国2004年棉花产量将达到2090万包,较上月上调260万包(14%)。今年大多棉花种植带风调雨顺,是本月产量预测上调的主要原因。陆地棉产量预期约为2020万包,较2003/04年度提高13%,同时超长(ELS)棉产量预期提高278,000包(64%),至710,000包。陆地棉与超长棉产量预测均创新高。
在过去的20年中,9月报告预测有10年高于最终产量,有10年低于最终产量。9月产量预测与最终产量评估之间的差距预示,2004年美国棉花产量将在1960万包至2220万包之间。与上年相比,棉花种植带的陆地棉产量预测较高,但德耳塔的单产预期低于上年记录。今年德耳塔产量预测为580万包,是10年平均值,相比之下,2003年产量为650万包。
西南部地区陆地棉产量预期接近740万包,较平均产量高出250多万包,可与1926年媲美。今年废弃率降低以及单产提高使陆地棉所占比例增至37%,平了1988年记录。在东南部,2004年棉花产量预期接近460万包,与8月报告一致。西部2004年产量预期接近250万包,高于过去两年,但相当于5年平均值。陆地棉种植面积预估为866,000英亩,是3年最高水平。每个收获英亩的单产预期为1,386磅,创第二个最高记录。与陆地棉生产相反,西部是超长棉的主要种植区。继去年库存降至6年最低之后,2004年超长棉产量预期大幅增长。加州仍是主要的超长棉种植州,占2004年产量的90%。
棉花种植总面积大约在1380万英亩,废弃率可能仅有4%,是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因此,美国棉花收获面积预期在1320万英亩,是3年最高水平。基于收获面积,全国收获英亩单产预期达到759磅记录。
美国棉花9月棉花生长情况接近去年,但低于历史平均生长趋势。截至9月5日,有35%的棉桃张口,相比之下,2003年的棉桃张口率为32%,5年平均值为45%。另一方面,今年棉花长势非常好,一直好于近年中的任何一年。事实上,这是美国棉花自1987年以来长势最好的一年。截至9月5日,有70%的棉田被评为好或优秀,相比之下,去年的比例是50%,今年仅有8%的棉田被评为差或极差,2003年则为19%。但截至9月5日,飓风 Frances 所造成的损害尚未统计在内。
需求与库存预测值上调
本月报告将2004/05年度美国棉花需求预测上调400,000包,至1830万包。美国出口预期在1220万包,较8月报告小幅上调,但仍低于去年的1380万包。由于外国产量加大,全球棉花贸易预期低于去年,美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例将为39%,较2003/04年减少大约3%。同样,美国工厂用量上调至610万包,因为近期工厂生产活跃,向上修正表示对后市较为乐观。然而,美国棉纺厂用量较2003/04年度低6%,并且是自1984/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基于对供量与需求的预测,美国2004/05年度期末库存较上月小幅上调至610万包。但2004/05年度产量上调及需求下调肯定导致期末库存增至3年最高水平。今年库存与用量比率预期为33%,也是自2001年以来的最高比率。
2003/04 工厂用量与库存上调
基于统计局的最新报告,美国农业部本月修正了工厂用量及库存预估。统计局初步统计预示,去年美国工厂用量为649万包,相比之下,前年用量为727万包。另外,统计局初步库存资料显示,2003/04年度期末库存预估为350万包。本月下旬可看到统计局的修正数据,同时美国农业部将在10月世界农业供需预估报告中再次修正2003/04年度平衡表。
美国纺织贸易:6月进口提高
2004年6月美国纺织品进口增至16亿磅(相当于未加工纤维),较5月提高21%,较2003年6月提高7%。6月所有纤维及所有主要成品进口较上月增长;自2003年7月以来,6月一直是最大的进口月份。棉纺织品进口8.74亿磅,占总进口的55%,较5月提高22%。6月份来自亚洲的进口占54%,来自其他北美国家的进口占34%。
美国纺织品出口4.27亿磅,较上月减少6%,但略高于2003年6月。所有纤维出口低于上月,其中地板覆盖物、纱、线以及织物出口均低于上月。棉纺织品出口2亿磅,较上月减少近6%,占所有出口的47%。美国棉纺织品出口主要对其他北美国家,6月有94%的棉纺织品出口到该地区。
总之,2004上半年,美国纺织品贸易逆差为56亿磅,较2003上半年扩大4%。同样,美国棉纺织品贸易逆差较2003年扩大5600万磅(2%)。棉纺织品贸易逆差占总逆差的59%,相比之下,去年的比例为60%。
2004/05世界棉花产量上调
2004/05年度世界棉花产量预期在1.072亿包,较2003/04年度提高1290万包。世界消费预期在1.008亿包,较2003/04年度提高200万包。世界期末库存较去年提高660万包,但世界贸易减少140万包。2004/05年度美国产量上调,世界贸易下调及产量上调,这意味着美国出口下降。美国出口下调400,000包,而美国之外国家出口小幅上调。
与上年相比,2004/05年世界棉花产量预期提高13.7%.。中国产量预期提高720万包,占全部世界增长的一半以上,达到2950万包。2004/05年度中国产量增长的原因是种植面积与单产提高。美国农业部9月报告将中国2004/05年度产量较8月报告下调500,000包,主要原因是对种植面积预估数据进行了修正。美国农业部对中国种植面积的预估依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最新的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美国农业部修正后的种植面积预估值为570万公顷。纵览美国农业部在1993年-2003年期间对中国棉花产量所做的预测情况,9月报告最可能出现数据修正。
2004/05年度美国棉花产量上调260万包,至2090万包,年比调整幅度排在第二。美国在世界产量中所占比例预期升至24%,非常高的单产是导致美国所占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
巴基斯坦2004/05年度产量预测较上年上调100万包,原因是2003/04年度价格上涨,甘蔗收益下降。棉花长势很好,产量预期达到880万包。
乌兹别克斯坦和澳大利亚产量年比上调幅度列为第四,分别被上调700,000包。但与上月相比,乌兹别克斯坦情况乐观,而澳大利亚情况不好。乌兹别克斯坦经历了风调雨顺的天气之后正在进入收获季节,而澳大利亚则刚刚进入种植季节,灌溉水资源正在减少。
继2003/04年度棉花大丰收之后,2004/05年度各棉花种植国的产量预期更高。美国农业部预测,有32个国家产量较上年提高,仅13个国家产量减少。2003/04年度西非降雨情况特别好,但法郎区种植国家中有5个国家减产。2004/05年度棉花生长普遍正常,但单产可能下降。据说,当地发生了多年罕见的蝗虫灾害,可能对产量构成威胁,增加了不确定性。
只有印度产量较上年减少超过75,000包,这仅仅是预测。美国农业部9月报告将印度2004年产量预测较8月上调250,000包,因为印度雨季连续两个月情况很好。美国农业部也将2003/04年度产量预估值较8月上调300,000包,至1380万包。但美国农业部一贯依赖的轧花厂到货资料并没有显示产量如此大,市场普遍传闻,最终产量将为1380万包和更多。
印度棉花生产趋势
由于雨季情况非常好,2003/04年度印度棉花产量激增。单产提高25%,种植面积提高4%。下一个理想的雨季意味着2004/05年度的单产预期较5年平均值提高9%,虽然较2003/04年大幅下降。2004/05年度种植面积预期提高5%,至830万公顷,产量预期1300万包。
2003年(J-34)棉价格提高24%,(MCU-5)棉价提高2%,因此种植面积将会扩大。印度单产将高于平均值,主要因为印度最大的棉花种植邦 Gujarat 雨水充足。当地单产与7-8月的降雨量关系密切(自1993年以来依赖程度为68%),2004年7-8月的降雨量连续第二年非常充沛。
印度也许是世界上棉花生产环境变化最多的国家。北部种植区基本靠水利灌溉,种植非杂交 G. hirsutum 品种以及部分 G. arboreum 品种,中部种植区主要种植非灌溉2号品种,包括杂交 G.hirsutum 品种,大部分棉田种植 G. arboreum and G. herbaceu 品种(均被称为 desi)。南部种植区种植所有的品种,另外还有杂交品种与 G. barbadens 超长纤维品种。北方4月播种,南方2月播种。
中部种植区 Maharashtra 邦棉花种植面积占印度棉田的三分之一强。像 Gujarat 与 Madhya Pradesh 一样,Maharashtra 棉花生产在1990年代发展起来。印度北方常年的虫害降低了棉花收益,而经济开放提高了印度纺织工业对棉花的需求。自1997年以来,印度已经初步尝到经济开放的甜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缓慢,竞争性作物价格导致棉花竞争力普遍下降。
在 Maharashtra 邦,大豆是棉花的主要竞争性作物。直到1994年,植物油进口由政府垄断, 1988-1993年植物油进口大幅减少,以支持油籽价格。1994年印度进口开放,1998年植物油进口占印度农产品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但到2000年,印度开始提高植物油进口关税,并为进一步提高部分产品的有效关税计算确立了参考价格。结果,虽然世界大豆价格下降,但印度大豆价格从2000年开始上升。2002年和2003年世界大豆价格上涨,导致印度大豆价格进一步攀升。
Madhya Pradesh 是印度大豆种植第一大邦,但 Maharashtra 似乎打乱了印度大豆生产比例。Maharash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