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棉作为一种物资资源,其流转过程是:棉农家中零散籽棉→籽棉收购企业→皮棉加工企业→棉纺织企业。在籽棉开始收购阶段,籽棉价格由棉农与籽棉收购企业供求关系决定。此时是籽棉价格决定当期皮棉价格走势。在籽棉大规模收购后,籽棉完成从棉农到皮棉加工企业的转移。此时籽棉收购加工成本应该是皮棉价格的支撑阻力线。籽棉收购完成后,此时皮棉价格由棉花企业和棉纺织企业供求关系决定。
历年国庆节是籽棉价格发生变化比较大或者说是转折的日子。我们先回顾过去几年的棉花价格在国庆节前后的变化。2000年,9月11号,新棉收购已经陆续展开。2000年9月以前天气尚好,但10月份长江,黄河流域持续近20天的阴雨以及部分地区的早霜,使得前期预期的高产量打一定折扣。9月22号左右,由于去年棉花出现一定缺口,使得一些地区棉贩抬价抢购比较严重。收购价格的非正常炒作,使棉花收购企业无所适从,棉农待价惜售,严重影响今年的新棉上市进度,干扰了正常收购秩序。为此,国家决定投放10万吨储备棉,通过竞卖方式调控市场。但是仍然挡不住价格的上涨。国庆节后,国内棉花价格有一定涨幅。
2001年,棉花产量增长,天气也形势良好。美国发生“9.11”事件。国庆节后棉价走低。
2002年,不利天气导致减产。河北,山东两省遭遇近30年以来的严重秋季干旱。国庆节后,棉价走高。
2003年,8,9月份阴雨连绵,10月份霜期提前,新棉上市推迟。新棉出现抢购局面。9月份开秤初期开秤初期收购籽棉的等级普遍较低,以三级以下为主,价格在2.4-2.5元/斤左右,较去年上涨了30%左右。此后便一路上扬,国庆节期间的阴雨天气对收购价格走高起到了催化作用,很快突破3元/斤,10月上中旬达到3.6-3.8元/斤,有的地区甚至高达4.1-4.2元/斤,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一倍还多。
2004年,由于8月中下旬一些棉花主产区阴雨寡照,上市推迟。无论棉农还是收购加工企业均存在强烈的观望心理,棉农盼高惜售,加工企业则害怕高风险,今年没有出现象往年那样的抬价抢购。由于去年籽棉价格是前低后高,农民对今年的价格也有类似的预期。而棉花贸易商大部分在去年损失惨重,心有余悸。所以目前农民和贸易商形成一个博弈局面。在9月份中下旬,棉农均已经采收了伏前桃和部分秋桃,手中已有一定量的籽棉存货。但是都是采取先少卖一点籽棉进行投石问路之道。而全国轧花能力严重过剩,大大小小的轧花厂多如牛毛,加上有国家收储作为后盾,所以早期籽棉收购价格有一定上升。目前有些地区的籽棉价格从2.3元上升到2.7—2.8元/斤。CZCE棉花期货在9月中下旬利用现货断档时期,新棉籽花价格无量上涨时期,也走出一波上涨行情。节后籽棉价格走势将决定后期期货行情。我们前期分析资金因素,产量因素,需求因素,天气因素将决定籽棉后期价格将走低。国家收购政策将支撑棉价。所以后期籽棉价格极大可能是走低盘整筑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