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了数月之久的棉花收储政策终于尘埃落定,8月18日,国家正式发文,定于8月23日开始吸储。
目前,从国内棉花长势来看,今年棉花丰产的预期逐步在业内达成共识。由于人们对后市棉价过度看低,近期在新花开秤的部分地区,籽棉的收购价有的已达到1.5元/斤左右,极大地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同时,也影响了纺织市场下游经销商的信心,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收储已是大势所趋。对此棉纺织企业对于当前的收储政策又做何反映呢?
适当吸储利大于弊。广东省某棉纺厂销售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棉价一路下滑,给纺织市场的销售环节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导致国内销售市场启动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纺织企业资金困难、旺季难旺的影响。如果此现状再继续下去的话,纺织市场将进入一种“超跌”的态势,原料价格的不稳定将会把风险逐级传递给下游企业,造成整个纺织行业处于“此消彼涨”的局面,不利于全行业的利润均匀化,因此,通过适当的吸储来调节市场将是利大于弊。
棉价与国际接轨才是长远之计。“现在收储为时过早,而且并非长远之计。”持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不少棉纺企业在接受调查时称,新花上市后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再决定收储政策才是最佳选择。目前,国内棉价和国际棉价仍存在1500元左右的价差,国际上巴基斯坦、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棉纱、布等纺织品出口价格低廉,我国的竞争形势很严峻。目前新花正在陆续上市,多数纺织企业已基本保持棉花零库存,因此棉价的继续下调在一定程度上伤及不到企业根本,虽然短期内会影响纺织市场的销售启动,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还是长痛不如短痛,应该加快棉价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增强棉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才是长远之计。
市场调控弹性较大。收储政策公布后,也有一些棉纺企业对此保持中立态度。“收储多少万吨”成了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他们认为,虽然目前国家正式开始吸储,但是数量没有最终确定,这样一来市场的调控弹性将非常之大,不确定因素相伴而生,因此目前下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