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国内棉花市场跌声一片,无论是现货、籽棉还是期货、电子撮合均出现大幅下跌行情。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继续大幅下跌89点,报收11768点;CC INDEX(229)下跌138点,报12397点。另一反映国内三级棉到厂均价水平的Cncotton A指数在平稳运行几个交易日后,再度大幅下跌118点,报收11691元/吨。而据本网各地反馈的情况看,由于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利好消息,市场信心严重不足,河北、湖北、河南等部分地区三级棉已出现10600-10800元/吨的成交价。
目前329级现货与郑棉期货价差已高达近1000元/吨,在此压力下,当日郑棉期货市场空头力度加大,早盘开市不足2分钟,主力合约CF501就暴跌近500元,中期略有修复,但弱市始终难改,收市仍下跌300元以上。电子撮合行情低开低走,MA0411-MA0502合约在经过两天徘徊后终于跌破12000元/吨一线支撑。收盘均价已跌至撮合开市以来最低水平。电子撮合与郑棉期货的双双破位下行,是否意味着新一轮下跌行情已经开始?目前市场内仍存在分歧。
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这个日子对棉农来说,好像是鬼门关,一般棉花收购,到这一天就要转级,也就是说贬为霜后花。在此压力下,籽棉收购价格继续向下滑落。据统计,各地3级籽棉主流收购均价已降至2.13元/斤,按照棉籽0.60元/斤、平均衣分率36%计算,新棉收购成本已在9700元/吨左右。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作用下,大部分轧花厂、流通企业都已经停收观望,“卖棉难”已成为目前棉花市场的主旋律。
棉价下跌的“底牌”在哪里呢?据调查了解,大多轧花厂和籽棉收购企业的心理承受底线在10000-11000元/吨(三级花)左右,而一些棉纺企业根据2.00元/斤籽棉价格测算,得出可以接受的棉花价格应在10000元/吨以下。在此,笔者认为新棉价格跌破10000元/吨关口的可能性不大,后市棉花行情围绕11000元/吨波动的可能性较大,具体原因在前文中已多次提及。预计收储很可能会成为行情出现转机的导火索,国家究竟何时收储?收储价是多少?望业者对此予以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