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人民币汇率之争凸显出人民币国际地位日渐提高,那么与之对应的则是此次美元大幅度贬值反映出美元国际霸权地位的衰落
美国学者迈克尔·斯温与阿什利·特利斯在向兰德公司提交的研究报告《中国大战略》一书中,开篇指出“怎样对付中国的崛起是美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中国人没有想到美国及其盟国日本、欧盟在新世纪之初竟然拿人民币汇率问题开刀,掀起了一股遏制中国的新浪潮。
世界货币多极化
如果说人民币汇率之争凸显出人民币国际地位日渐提高,那么与之对应的则是此次美元大幅度贬值反映出美元国际霸权地位的衰落。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使美元承担起国际储备和国际交换的多种功能,为美国经济统领世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随着美国新经济泡沫的破灭,以及“9·11”事件对美国经济的沉重打击,美国已无力继续推行强势美元政策,被迫走上贬值之路。可以说,美元以丧失霸权的代价换取了产品出口数额的增加,欧元价值的回归则增强了人们对欧元的信心,使欧元终成目前两极主导货币的一极。这恐怕是美国不愿意看到、也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随着美元霸权的衰落、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货币的区域化正在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这又必将给美元的未来国际地位带来重大影响。
8月19日,非洲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达成一致意见,力争在2021年前在非洲建立统一货币和统一的非洲中央银行。
稍前,加拿大央行总裁DavidDodge也发表公开讲话,指出一旦北美地区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统一市场创建起来,北美货币联盟计划就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对此,美国官方还未作出正式反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美国的复杂心态。不建立北美统一货币,单靠美国的经济实力在不久的将来恐怕难以继续保持美元现有的国际地位;而建立以美元为基础的北美统一货币联盟,无疑等于承认美元真正沦落为一种地区性货币,承认美元、欧元、“亚元”乃至“非元”并驾齐驱的世界货币多极新格局。
世界货币多极化为中国长远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提供了改革思路。那就是确保人民币的国际化,力争成为主导未来“亚元”的领头羊。从这个思路出发,人民币走上强势之路确实是大势所趋。但这一趋势的进程取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亚自由贸易区乃至泛亚洲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整合,这恐怕至少需要10—20年的时间,绝对不是某些国际投资者所预测的2006年或2008年。
短期对策“守”为上
为了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政策,允许和扩大企业、居民手中持有的外汇额度,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提高央行准备金率等,目的在于希望达到减缓中国外贸出口速度、平衡国际贸易收支、降低外汇储备规模等效果。笔者以为,这些举措并不能完全化解人民币汇率争端,调低出口退税率也不能保证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下降,因为中国对美顺差是建立在真正的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上,因此降低出口退税率只会给中国企业带来阵痛,对美日等国的产品和老百姓的生活不会带来十分明显的变化。
但是,人民币汇率由盯住美元转为盯住一揽子货币是否就能解决升值压力问题呢?在美元继续贬值的情况下,这种策略也许会起作用。但如果美元逐渐走强,盯住一揽子货币又将会失去其应有作用,使通过此方法化解的人民币汇率问题重新面临美国的压力。从美财长即将来华谈汇率问题角度看,本轮美元贬值的调整周期还远未结束,美国政府可能还会允许美元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一年左右)继续贬值,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美国国内越来越强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否则,继续施压人民币升值也就毫无意义。
另外,如果人民币升值是否就能解决庞大的美中贸易逆差问题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根据日本的经历来看,在过去的30年间,日元由360日元兑1美元上升到目前的117日元兑1美元,但始终没能解决美日贸易逆差问题,2002年美日贸易逆差额仍然高达700亿美元,对此相信美日政府比任何国家都更清楚。所以美日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另外一个意图还在于,要求中国加快开放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的步伐,使其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能够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占领中国市场。
由此看来,中国的货币外交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不多,在所有应对措施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坚守人民币不贬值仍是上策,未来半年至一年将是人民币能否顶住国际压力的关键所在。随着美国经济基本面的逐渐好转,美元价值回归强势之路,就会自然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到那时,再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合理改革,才会有一个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国的货币外交才能真正打败国际围剿,取得突出重围的重大胜利。(作者:武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苗迎春)(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