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第5次动员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对我国纺机行业"十五"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面回顾。过去五年,我国纺织工业和纺织机械行业都取得史无前例的进步,我国已是无可争议的纺织大国,同时也为尽早成为纺织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报现将全文部分摘录,以飨读者。
五年来,我国纤维加工总量从2000年的1360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600年万吨,增长9l%,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35%强。其中,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从694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629万吨,增长142%,纱产量2005年达1412万吨,比2000年增长109%。
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从2000年19400户增加到2005年34973户,资产总额增加6l%,2005年全行业总产值首次超过30000亿元,其中纺机企业731家。
在满足我国13亿人口不断增长的纺织品服装消费的同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也从2000年的530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175亿美元,增长122%。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已超过全世界的1/4。
纺织机械行业作为纺织工业的技术基础,在支持纺织业突飞猛进的同时,行业自身也取得史无前例的进步。
"十五"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迅猛
1.行业规模据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00年纺机生产企业为412家,2005年已经超过730家。
纺机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增长,2000年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182亿元,2005年已达453亿元。
2000年到2004年,我国纺织机械工业成为化纤、棉纺织、针织和印染后整理行业的装备中坚。五年间,我国纺织机械工业为纺织工业提供技术装备60多万台(套)。
纺机出口快速扩大,出口创汇2000年仅2.9亿美元,2005年已达8.8亿美元。
行业效益持续增加,利润总额从2000年的7.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3.3亿元。
2.技术进步"十五"期间,我国纺织机械产品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譬如,棉纺织设备中的清梳联合机、精梳机、自动络筒机和各种无梭织机实现了产业化并得到市场的认可。在引进技术、合作生产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产品机电一体化水平有所上升,总体上已达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一批纺织机械产品已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研发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到2004年,一大批聚酯装置、化纤抽丝、棉纺织和印染后整理机械新品种成功。在"十五"期间国内建成的1472万吨聚酯生产能力中,85%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国产设备。"十五"建成的1127万吨化纤抽丝能力中,长丝项目的65%、短丝项目的60%采用了国产的技术装备。棉纺成套设备中清梳联成套设备已超过1500条线,其中国产清梳联己超过1000条线,自动络筒机已超过15000台,其中国产设备超过1600台。新型悬锭粗纱机已占粗纱机产量的3/4。近几年,在全行业比较关注的集聚环锭纺纱机已达49万锭,其中国产27万锭。纺织机械的新产品产值率由2000年的19.1%,提高到2004年的25.3%。
|